媒体报道
沪滇构建两地职教交流″按需培训″
作者:彭德倩   2018-08-09   来源:解放日报    

“嘀嘀嘀嘀……”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负责人李巍伟老师电脑上的QQ 响个不停,点开一看,原来是远在云南的楚雄职业高级中学叶蓁老师,来请教学校新建的汽车钣金专业所需设备的具体技术要求,两人你来我往,越聊越深入……与李老师热线联系不断的云南老师有五六位。

从上海到云南,这段相隔万里的牵绊,源自多年来双方努力构建两地职业教育交流协作的长效机制,上海各相关中职校主动深入云南对口学校,授人以渔,共享共赢,仅2017年,已培训云南职教教师180人次。

“按需培训”帮扶西部职教

2012年12月3日,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办的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上,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签订结对帮扶战略合作协议。楚雄州职校帮扶需求的日趋多元化给职教集团开展帮扶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实现“按需培训”,因材施教,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结合对口支援单位的项目化、个性化需求,将师资培训提升理念与具体指导帮助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精准扶贫,成为集团新一轮帮扶西部职教的着力点。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发展,我们觉得,与云南的同行交流对职业教育理念的理解,比起专业和教学领域的交流,似乎应该放在更前的位置。”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副理事长、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校长杨秀英说。

她记忆犹新,几年前云南当地的几位职校校长来上海职校的参观之旅。“一开始请他们参观的是设施比较好的学校,没想到其中一位校长看了一圈后,一下子坐在台阶上,沮丧地说‘这怎么学呀?赶不上的’。”杨秀英说,“我们马上调整了方式方法,接着带校长们去看了不少上海的‘弄堂学校’。”由于历史原因,上海部分职校同样办学区域不大,然而在参观交流过程中,“弄堂校长”们就校园文化建设、校企合作、树立学生自信等办学思路侃侃而谈,云南校长们听得格外入神,讨论热火朝天。

“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应该是思考怎样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地办学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杨秀英印象深刻的是,那几位云南校长中,有一位来自农科专业学校,原先一直囿于办学条件,实训基地有限。从上海回去后,下定决心不能让学农科的孩子“在黑板上种田”,也开始了自己的创新——向周边农户们租用自留地的边边角角,这家几分,那家几分,收成有多余还会返还农户。就这样,老大难问题解决,实训实践基地红红火火地建起来了。

“金牌老师”连续赴滇上课

两周前,杨浦职校的李巍伟老师来到云南,与这里老师们分享自己的专业和教学感悟。这已是他连续第三次赴滇。不过,他这次来又多了一个“金牌老师”的荣誉。刚刚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车身修理项目金牌的杨浦职校学生杨山巍,就是他带教出来的学生。

“这里的老师们,对世界技能大赛也挺感兴趣,在我们商量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围绕这个话题聊了不少。”李老师这次专门带来了两堂模拟课,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安全性、规范性的细节要求融入日常教学中是他的重点。许多老师课后来找他个别交流,时间不够就网上相互加好友。

今年7月,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高级讲师曹育梅第一次来云南,带来这里职教急需的建筑工程专业对口师资培训。每天备课就要备到凌晨,一周工作结束,连云南美景都没仔细看,回家路上在机场里才有时间买了鲜花饼。在这里,她把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教学法等自己这些年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分享给云南的老师们,和他们一起讨论带来的教案。“在这里,能感受到大家学习的迫切之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曹老师说,这一趟,来得值。

一线骨干教师的专业建设交流,专业涵盖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机械制造、数控、电子电工、烹饪、建筑装饰、园艺、农业信息技术、服装、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范围还在不断拓展。

    按需培训,不仅仅是专业对口,更打造个体方案,楚雄技师学院信息中心公共数据管理科科长崔治文的培训,就是一针多线模式。希望能学到更多数字化校园和互联网教学技术理念的他,获得了来自职教集团内校企共同的支持。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网络安全、界面设计……每一个领域的工程师都参与到培训中,让他满载而归。去年12月,崔老师开发的微课教学平台,已经由他自主设计上线8门课程145个课件,因为使用体验好、专业性强,这个平台在校内外大受欢迎,在线学习人数超过2000人。“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更加明确了方向,想为学生们做得更好、更多。”崔老师干劲满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