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声
曹杨职校:国学经典·工匠精神
——参加《国学经典中的育德智慧》区级师训课有感
作者:王秀鹏   2019-01-02   来源: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   

 

 

    “工匠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传承和包含的人文情怀和职业素养。职业教育是塑造和培养准职业人“工匠精神”的“基地”。在中职校,除了专业课和实训课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中传承国学经典,开启育德智慧,培育“工匠精神”也是大有可为的一片天地。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国学经典”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探索。

实践策略

    学技立志,立志学技。在和每届新生学习语文第一单元“语文与生活”时,除了一起学习王国维“境界说”,我还会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让学生根据“境界说”,来思考自己将来专业发展的三个“境界”。比如,我在烹饪班上这节课,先和学生共同总结读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先熟读,后背诵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再熟读和背诵“三境界”所引自的三首词。当学生都熟能成诵之时,一起再深入学习这三首词。接下来,让学生根据“三境界”来谈自己专业技能的学习。最后,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学生的“四境界”:先勤学烹饪的基本技能,然后苦练烹饪技艺成为合格的厨师,再成长为一名厨师长,最后成长为一名有文化底蕴的优秀的厨师长。中职生学技能需要立志,立志才能学好技能。中职生如能处理好“学技”和“立志”的关系,正确定位自己,职业理想与“工匠精神”,也就水到渠成了。

    汉字解密,解密汉字。《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我在讲李密的《陈情表》时,曾疑惑该如何讲解李密的“孝”,才能真正打动学生,有助于学生立体形象地理解李密。我从“解密汉字”的角度,从“孝”字本身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来探究这“熟悉的陌生字”,以及了解其背后深厚的传统文化。

    “孝”的篆文是。上部是,表示老人的意思,字的下部是表示孩子,整个字本义就是:小孩搀扶老人的意思,引申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这也正是孝道的重要表现。讲到这里,学生都做恍然大悟状。

    接着让学生先谈谈李密的“孝”是怎样的?再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试如何践行“孝”的。汉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从“汉字解密”入手,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本身的鲜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密汉字”,更好地体会祖先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其中的人文情怀,提升职业素养。

    结合专业,专业结合。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国学经典,开启育德智慧,培养“工匠精神”,不仅要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而且要体现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的有机统一。

    在教烹饪班语文时,我经常以相关的饮食文化的知识链接、图文并茂的拓展阅读和饮食名言、古诗、逸闻趣事等为切入点。比如,大家知道多少关于饮食文化的成语、谜语、绕口令、对联和古诗词?培养烹饪班学生具有一定饮食文化内涵。引发学生对一些饮食现象,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的关注,思索中华饮食文化的真谛。让学生从“吃”中悟出更多的哲学思考,提升专业文化的品味和境界,潜移默化中打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注过程,过程关注。让烹饪班学生学写专业相关的文案,比如,简单的菜谱,宴会菜单,给菜肴命名、学写自己制作的点心和菜品的推销词等过程中,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先让学生读范例,然后口头表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整理思路,而且锻炼了听说的语文能力。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时点拨,关注过程。然后再讲解相关文案的写作要求和格式,最后,将专业知识、技能融入其中。在学生的学语用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不断充实自己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过程学习中,体会到因为自己职业岗位的需要而得到的成长之乐。

遵循原则

    提升自我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要不断丰厚文化底蕴,汲取育德营养,开启育人智慧,提升教育理念。

    “绝知此事要躬行”:积累的教育智慧,适时反复实践,并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推己及生

    “切身须要急思量”:推己及生;以课堂为载体,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心一意无穷已”: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注重培养“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彬彬有礼的职业人。

    在中职校语文教学中,把国学经典、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在一起,雕琢技能人才,锻造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