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江南技校:入户家访,情暖人心
作者:戎志菁   2019-01-23   来源: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   

 

 

    在沪滇职业教育联盟的帮助下,我校组织滇西学子集体返乡,并安排专职教师一路护送。在我校两位老师的全程陪同下,历经36个小时的车程,同学们于1月17日早上顺利抵达昆明。护送工作并没有就此结束,带队老师为不同地区的同学们提供了相应的转车路线,并按计划分别前往楚雄、丽江、保山地区部分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将温暖传递到滇西学子家中。

    在经过行程规划后,带队的戎志菁老师和保山的学子们一起购买了昆明至保山的长途车票,经历了8小时的车程于当晚19点到达保山车站。第二天一早,戎志菁老师便踏上了家访的路。到了当地才体验到大山里的辛苦和孩子们出行的不易。山路十八弯并不如想象中的蜿蜒绵长,而是每一个弯道都有上下一米的落差,车后便是几十米高的山坡。在这种急弯处,即便是驾驶技术再好的驾驶员也需要慢下车速,一点一点的往前挪。虽然部分路段已经铺上了水泥,但路宽却仅有三米,更不用提那些没有修整过的山间小路了。

    在一路颠簸和提心吊胆中,戎老师终于来到了学生家中。一进家门,戎老师便看到地上铺满了玉米粒,便疑惑的询问家长缘由。原来,山里的各类生活物资也很稀缺和匮乏,在我们平时看来很普通的粮食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都要从山脚下的小镇中采购,然后靠着背篓背到山里。由于海拔较高,自来水很难引到山上,而山间的溪流在这个季节基本处于断水状态,只有每年五月份下雨后才会有水,山上每家每户都只能种植玉米。家中养的各种禽类也要靠着玉米来养活,所以玉米就成了这里的主要粮食,将玉米晒干也是为了能够储存更久。

    在家访的过程中,戎老师也体会到了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的那种拼命的精神:有家长在痛风严重的情况下,垫着红肿的脚帮村里的人杀猪赚钱;有家长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起早贪黑的去硅矿上打零工……在矿上,戎老师也体会到了生活的坚信和山里人的淳朴。当戎老师伸出手想要和家长握手时,家长却怕弄脏了老师的手,下意识的将自己黑乎乎的手往后缩了缩,腼腆的说:“手太脏了。”戎老师紧紧地握住了那双粗糙而长满老茧的手,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经过沟通,戎老师来到了家长工作的矿上,亲身体验了一次家长的工作。面对着一堆堆像煤炭一样的矿石,首先要从中挑出大块的矿石,随后检查其中是否含有硅,有的话就将多余的石头砸掉,一不小心就会砸到自己的手。短短十分钟的时间,戎老师便累的站不直腰,双手也变得乌黑。此时此刻,戎老师才真正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和让孩子走出大山的迫切。

    家访过程中,戎老师还遇到了一位同学,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离婚了,一直以来都是靠父亲在外打工来支撑着整个家庭。不幸的是,一场车祸让孩子在去年失去了父亲,而她和年幼的弟弟也只能由姑姑来抚养。当站在那座几十年前建成的小木楼前时,戎老师不由地心中一酸。由于屋子比较低矮,仿佛一抬头就会碰到屋顶,戎老师便不自觉的弯下了腰。孩子带着戎老师来到阁楼上的房间,不足十平米的房间里只有两张床,这便是姑姑、弟弟和她三人一起住的房间。原来,在孩子父亲出事后,姑姑便将两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懂事的孩子也十分努力,在学校里刻苦学习,不辜负姑姑的养育之恩。

    孩子们的生活与上海差距太大,远比想象中的要艰难。但值得庆幸的是,党中央正在瞄准最贫困的那一部分人、瞄准他们最困难的方面,精准到户,用教育做最持久有效的扶贫,帮助他们走向小康,改变命运。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相信这些孩子今日所面临的生活重压必将成为明日的人生财富,将宝贵的人生历练化作改变生活的力量。

    精准扶贫,职教先行。作为滇沪职业教育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学校,我校将继续发扬江南精神,上下一心,迅速行动,承担起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重任,进一步推进滇西对口援助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