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现代职校:情系学子 爱洒滇西
——我校教师赴云南家访纪实
作者:侯欣诲   2019-01-23   来源: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寒假前,我校69位滇西建档立卡户的学生分批次踏上了回乡之路,与他们同行的还有我校4名德育处老师及2名班主任。护送之后,老师们在保山市各县进行了贫困生的家访活动,他们走进大山,深入家庭,与家长和学生促膝而谈。从上海到滇西,3000多公里,老师们体验了路途的漫长与艰辛,感受到了云南当地人的真诚与热情,更体会到了自己肩上深深的责任和使命感。

    如今,所有滇西学生安全到达各自家中,护送老师圆满完成护送及家访任务,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更有了预期之外的收获。

返乡——安全与细节并重

    为确保每位学生能安全顺利到家,学校成立了由沈满校长为组长的云南滇西学生返乡工作小组,并精心制订了学生返乡的方案。在沈校长的牵头下,各专业部德育处多次召开云南滇西学生返乡会议,安排班主任提前为学生订好火车票,叮嘱同学们在回乡路上要时刻注意饮食、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生命安全与食品安全。返乡当日,学校不仅安排专车送学生到火车站,更为每位学生精心准备了在火车上吃的点心和方便面。

    学生陆续抵达昆明后,由6位老师分工护送学生去昆明各汽车客运站。鉴于同学们来自西双版纳、丽江、保山、龙陵、腾冲、楚雄等不同地区,5位老师把同学们分别送往昆明西部客运站、南部客运站、西北部客运站、昆明火车南站、昆明机场。一位老师留守昆明火车站,陪伴学生等待前来火车站接他们的家长,同时老师还协助丽江学生预定当晚回丽江的火车票,并帮助个别没有买到当日票的学生就地安排住宿。这样细致的安排,确保了每一位学生身边都至少有一位老师陪伴,让他们的回乡之路更加安全,更加温暖。

    昆明昼夜温差很大,饮食也与上海地区不同,护送老师多少有些水土不服,但他们始终关注着回家学生的安全,直至最后一位同学打来电话报平安,大家才真正放下心来。

家访——责任与爱的出行

    在护送云南孩子回乡后,护送团队随即展开了家访。“只有了解他们,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决定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老师们兵分三路,通过步行、公交等方式走访了保山市腾冲县、施甸县、龙陵县的12户家庭,而每一个家访都是一次责任与爱的出行。

腾冲县山区家访纪实

    带着学校领导老师的嘱托,班主任杨继萍老师来到了腾冲山区的小徐同学家中,与破旧残败的房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寨子里老乡们的热情与期盼。不知谁说了一句“上海班主任来家访啦!”一下子拥出来了许多老乡。小徐从小就与他爸爸相依为命过着贫困的生活,因为家庭变故,再加上父亲不善言辞,也迟迟没有外出打工,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小徐在小学三年级时就辍学了,成天在村子里瞎混,国家的“滇西扶贫计划”带来了好消息,幸好有党的扶贫政策,小徐才能走出大山,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赶来的老乡们,紧紧地握着杨老师的手,执意让他看看寨子,看看孩子平时生活的样子,同时也诉说着小徐家中的困境,说到动情处,不禁泪湿衣襟,让人唏嘘不已。而现在的小徐同学,阳光、积极、向上,二年级的他已成为“第八届上海市星光计划”中式烹饪全能项目的种子选手,与往昔判若两人。相信他只要努力,人生的目标就一定会成功。

龙陵县人民医院家访纪实

    来自龙陵县平达乡平安村大扁力寨的小庆同学,爸爸是户外工地作业的工人,长年在外辛苦打工。妈妈是缅甸人,没读过书,言语不通无法外出工作,家中有一个姐姐还在读书,全家的唯一经济来源全靠爸爸的微薄收入。小庆同学来我校不到半年,因为学习努力,被选入星光计划技能比武大赛汽车机电维修项目校级集训队,寒假留校训练。虽然他的家庭拮据,但爸爸却十分有魄力和远见,支持他留在学校参加寒假集训。就在老师们准备去他家家访时,班主任蒋宗仁老师接到小庆的电话,说他长期在外打工的爸爸因为突发脑溢血,急救到当地县医院,他想回家!蒋老师一边安抚着他,一边与正在云南护送学生回乡的德育主任商量,决定改道龙陵县人民医院为小庆探望半身不遂的父亲,做一次特殊的“家访”。当看到身上插着各种管子的小庆父亲时,大家都感到很心酸,生活本来就艰辛,现在家里的“顶梁柱”又要面临手术,开刀费用根本无从着落,看到这种情形,班主任蒋老师当即从自己皮夹中拿出现金,交到家属手上。而在外地出差的沈校长,了解到该生家庭情况之后,也第一时间安排在滇的老师送上1000元慰问金,用来缓解小庆家的燃眉之急。当看到小庆妈妈双手合十,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一遍又一遍地说着谢谢时,在场所有人眼眶都红了。希望这份帮助,能助力小庆一家人渡过难关。

腾冲县北海乡家访纪实

    我校中餐专业的女生小姜家庭更加特殊,全家的收入主要靠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做事,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在读书。小姜来我校不到三个月时,父亲就因癌症晚期病故,为此,班主任还特地送她回云南见了父亲最后一面。父亲去世后,她的家庭月收入不到900元,主要靠亲戚资助,家庭境况更加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姜成长的环境与家庭近况,德育处金老师在腾冲西门车站上车,坐了近2小时的车,沿着弯曲的小路来到北海乡富裕村村委会,并拜访了村委会干部。金老师向村委会干部详细了解了小姜的家庭情况,并介绍了她在上海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村委会两位领导表示了对学校的感谢之情,同时也表示希望本村更多的学生能走出去,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实现脱贫致富。

    之后村委会干部带着金老师一起去了姜家。小姜母亲不在家,舅舅、阿姨和大伯等亲戚出来接待了老师。看得出,姜家物质条件极为困难,“家徒四壁”是对这个家最贴切的形容,家里没什么电器,更多是的砖瓦和木头。房屋的梁是裸露的原木,矮小的方木桌已是多处磨损,却是小姜和妹妹的饭桌和写字台。在和家长的交谈中,老师请家长们放心小姜在上海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学校和所有老师们一定会帮助她,使其在上海学习好、工作好,相信她能够帮助家里早日脱贫,也能完成父亲的心愿。

    在这里,我们近距离看到了贫困家庭的真实状况,这让我们家访的老师也陷入了深思,并重新审视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感觉肩上的责任更大了。

龙陵县龙新乡家访纪实

    小余和小张是表兄弟,他们住在保山市龙陵县龙新乡的一座山上,来上海一直在家里帮大人喂猪养牛。在上海读书时,节俭的他们会把上学乘车的零钱一枚一枚地省下来,小心地放在小罐子里,赚钱的不易让他们更加懂得珍惜在上海学习的机会。听说德育处侯老师和心理朱老师要来家访,兄弟俩特地起了个大早赶到县城车站,陪老师们乘上小巴,爬过一个又一个坡,转过一个又一个弯,再步行4公里来到山上的家中。在家访过程中,老师们既收获了感动,又颇感心酸。感动的是孩子们十分懂礼貌,端茶倒水,看到老师听不懂家长的方言就主动翻译,看到老师鞋上有泥土又细心拿来刷子……心酸的是,他们的住房条件极需改善,烧菜的锅子直接搁在简易的砖灶上,水壶已被柴火的火苗熏得漆黑。他们的父亲都在山脚下的水泥厂搬石灰,一个月只休息一天,母亲在家务农,偶尔外出打个零工,补贴家用。母亲们一再感谢我校一次次地给予俩个孩子经济上的补贴,物质上的补助,生活上的关心,让他们倍感欣慰。老师们也希望孩子能变得更加勇敢,学会坚持,抓住机遇,把宝贵的人生历练化作改变生活的力量。临别时,两位妈妈拉着老师的手,请老师费心多照顾山里的孩子,听着她们真诚的感谢与嘱托,老师们觉得跨越3000多公里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也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带好这群云南的孩子。

爱心——传递滇沪两地情

    受惠于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补助和学校的关心,大山里的孩子们很快就适应了上海的学习生活。老师们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不仅温暖着他们,更感染了他们。来自西双版纳的8位二年级汽修专业的滇西学生在这次返乡中,把这份爱延续到了当地的学校,在沪滇两地架起了爱心的彩桥,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心。

    在寒冷的上海冬天,虽然他们感受着温暖,但想到家乡西双版纳糯友村小学菲食薄衣的孩子们,有点于心难安。带着试试看的心理,他们在回乡前主动联系了班主任袁春老师。在班主任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们得到学校师生及上海市愚园路第一小学的师生的大力协助,募集到十大包爱心过冬棉衣。

    长途大巴刚停在村口,学生们便不顾旅途的舟车劳顿,背着行李到糯友村小学,在小学张校长的见证下,给弟弟妹妹们发放了爱心衣物。虽是旧衣物,但温情一点也不打折!糯友村小学的孩子们异常开心,一件旧衣物的温度有多少?也许可以温暖一辈子!滇西的学生们将上海的爱心带到了家乡,带到了孩子们的身边。

    返乡之路是短暂的,我们来不及走访每一位学生的村镇;返乡之路又是漫长的,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当我们倾听了学生家长的心声后,当我们亲身感受滇西学生家庭面临的困难后,我们明白了帮困扶贫工作只是开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用不同的方式继续关注这些来自大山里的孩子的教育,让他们能怀感恩之心,赤子之心在上海勤奋学习,刻苦实践,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不辜负学校的人文关怀,秉持“自强不息、寸阴是竞”的校训,书写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精彩现代人,让云南学生的青春梦想,从现代职校启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