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工业技术:职业技能引领新时代 工业学子赛场创辉煌
——记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控综合技术应用”项目团队
作者:全豆/文 教育研究室/指导   2019-07-02   来源: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    




随着“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国家层面的制造业战略发布,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宣传下,职业教育取得了良性发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是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个技能大赛舞台上,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被挖掘潜力,成就人生。我校周为苏、董望、郜伟三名同学在2019年全国职业技能院校大赛“中职组数控综合应用技术比赛”中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样的成绩除了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外,更是离不开选手本人的辛苦付出。

初成队友 刻苦训练

时间回到了半年前,周为苏、董望、郜伟三人被选入校星光计划集训队,日已继日的训练成为了他们三人的家常便饭。集训的苦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训练、纠错、改进几乎充斥着每一天的生活。

因为是团队赛,互相之间的默契非常重要,在训练刚开始时,团队配合成了队内最大的短板,也是急需克服的困难。三位同学为了锻炼彼此之间的默契,吃住都在一起,六个月的集训让他们三位不仅成为了赛场上配合默契的好“战友”,在私底下,更是友谊坚不可摧的“铁三角”。在训练中他们分工合作,每人都负责他们所最为擅长的部分,三人的小团队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训练着,团队间的默契也逐渐从他们身上显现出来。机床的操作要求非常严格,三人在操作机床的过程中需要不带有任何的多余动作,全部按照比赛规程进行,三人中只要一人的步骤出现纰漏,那么整个项目都将失败。这些都是他们要在前阶段需要克服的难题,为此,学校经常组织他们与兄弟学校进行友谊“比武”,在实战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加磨练了他们在赛场上临危不乱的能力。

训练的日子充实而又辛苦,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吃饭剩下的就只剩下枯燥的训练。但在他们的团队中没有一人喊累,他们犹如一块海绵,不断地吸取着新的知识。在训练间隙时,他们互相商讨加工时遇到的问题,加工所用到的工艺。在一起讲述着自己训练中所遇到的困难,讨论解决办法,分享收获,没有丝毫的保留,这也是他们一天训练下来最高兴的时候。

训练的日子没有停歇,改变正在他们身上悄然发生……

攻坚克难 勇攀高峰

训练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们也经常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一开始的困难就是速度,比赛任务量大,时间紧张,只有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才有得奖的可能,所以速度是第一要务。当与其他实力强劲的学校参赛队进行比武时,他们发现,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这些强劲的对手对于时间的把控也是做到了极致,往往能够领先周为苏他们三人半小时之多。经过多次比赛他们发现,如果要提升速度那么必须在实操以及画图编程上加快节奏,要让自己有一种置身于决赛中的紧张感,让每一个动作都形成肌肉记忆,使得自己的身体和意识都进入到比赛的状态。所以在日后的训练中他们三人将每一次集训做题都当成比赛现场,这使得他们的比赛专注度大大提升,为后续的决赛获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速度提高了,零件尺寸精度也得跟上,比赛中遇到一些无法在加工中测量或是一些容易变形导致加工完成超差的尺寸时,就会影响整体分数。因此,他们每天都会抽时间来研究三坐标数据,分析每个错误造成的原因,团队问题团队一起解决,个人失误要在下一次训练中加以改善。如果一个错误多次出现,就要重新反思加工工艺了。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总结,达到他们最终目标:尺寸做全对!

当超时、尺寸超差等问题和错误反复出现时,他们也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但是每一次他们都能调整好心态,三人一起商量、研究、改进,克服每一个困难。没有一人为艰苦、枯燥的训练生活后悔、抱怨,反倒是三人的合力将团队慢慢锻造成为一把利剑,一把能代表学校、代表上海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赛场上争光添彩的“武器”。

砥砺奋进 勇夺佳绩

经过半年的高强度训练,他们与刚集训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变得成熟了,变得自信了。比赛的日子来到了,“嘀~”随着一声嘹亮的哨响在比赛现场回荡,数控综合项目比赛正式开始。三人在赛场上仿佛是同一个人在进行比赛,默契的配合,熟练的操作,对尺寸和时间精准的把握,这些都是平日刻苦训练的结果。在比赛过程中,他们奋勇向前,完全将自己置身于比赛当中,不受外界任何的干扰。生活不会怠慢每一个努力付出的人,他们三人最终代表上海、代表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控综合应用比赛中取得了银牌!当比赛结果宣布的那一刻,他们三人拥抱在一起,留下了这半年来压抑在心中的泪水,半年的封闭式训练所积攒的压力在这一天得到了释放。

三位同学代表工业学子在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之光,同时激励着中职生不断磨砺技能,成就人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