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声
曹杨职校:多活出一个自己
——记“心怀国家事,筑梦新时代”2020年读书活动线上讲座
作者:17会展中高班 宋露露   2020-06-01   来源: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   

 

    2020年5月31日14:00,“心怀国家事,筑梦新时代”2020年读书活动线上讲座准时展开。曹杨职校文学社的社员们齐聚电脑桌前、手机前,共同观看,并展开热烈的讨论。

   14点整,主持人准时宣布讲座开始,随后便请出这次讲座的主讲嘉宾——同济大学张生教授。

    张教授点明扼要,开篇便介绍起了自己这次讲座的主题《尽信书不如无书》。预计以三个角度来说明自己的论点,同时希望能通过这次给同学们讲解他所认为的读书的理由,读书的意义和如何读好书。

    会场上,教授一开始便先抛出问题给予同学们思考。“现代社会科技日益成熟,读书的理由在何处?我们究竟为何要读书?”教授先说了自己的理解,“读书的数量并不会因为现代工具的普及而变得更多。但是认识世界是一种本能”说话的同时,画面上也放上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教授认为人们之所以是智慧的,是因为我们是用感观去认识世界的,书中的知识让我们可以多活出一个自己。所以读书的必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

    随后画面一转,开启了今天教授要阐述的第一个观点“尽信书不如无书”。他认为,书籍是由人类感情的产物。很可能带有疏漏,需要人们抱有怀疑的心态,三思而后“信”。随后便是他举出的例子,诸如孟子读《尚书》时,“信二三策”;纣王在封神演义中昏庸无度,与现实历史记载有巨大出入;以及牧野之战中“流血漂杵”的不可信,都容易让后人产生误解而不自知,希望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质疑”书本里的不合理。

    第二个观点,教授从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出发,提问为何孙悟空是“七十二变”。随后,便在画面中放出胡适“读书要在不疑处有疑”的名句。他认为,现在的学生,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自以为自己理解了,在自己知道的问题上便不在深思。简单的七十二变,在他眼里也并不简单。他举例闻一多先生的《72》告诉同学们也许72变来源于五行,因为古人认为五行代表万事万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告诉人们他对于72变不是其它变数原因的理解,“也或许是因为道教,天罡三十六变,地煞七十二变......”教授滔滔不绝阐述自己的见解,他用实际行动向同学们展示什么是真正提出质疑,探寻真相,做真正的自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授的思绪转换飞快,不一会儿亮出了一副图“这是袁安卧雪图,但是这幅卧雪图中却有芭蕉”弹幕中,同学们也在纷纷议论,认为芭蕉在大雪天出现是不合理的。这时便听到教授莞尔一笑问道“雪中何有芭蕉?”然后便开始解释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这幅画中芭蕉的理解,有觉得这是意境,无需在意的;也有认为这是常识错误的。台下一片哗然,同学们也开始讨论起了这个问题,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声音。在这一片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了今天的讲座。讲座结束后,教授还接受了同学们热烈的提问,与同学们交换了意见,让同学们受益颇丰。

    一场讲座一份感悟,张教授的讲座让文学社的社员们理解了提出质疑以及打破质疑的重要,也让社员们明白多读书,读愿意读的书,用心“质疑”,能够真正理解书里的知识。好书的创作就好似一个人的半生,用一点质疑换别人半生经历,得到的便是多活出的那个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