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与京东集团合作共建″京东——上海振华智慧供应链实训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
   2020-11-25   来源:上海第二轻工业大学附属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   


 

    10月21日,“京东—上海振华智慧供应链实训基地”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揭牌。这是京东集团在长三角区域产教融合的第一个实训基地,也是校企合作助力浦东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又一新举措。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马建超、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强、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书记兼副主任周齐佩、华师大职成教研究所所长徐国庆、上海市教委职教处马骏、京东物流集团华东区域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延龙、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董永华等出席仪式。

新机遇:产业新发展、政策新导向

    近年来,各具特色的电商企业,特别是新零售、大宗商品电商、生活服务电商、第三方支付等领域发展迅速、业态蝶变新生,创新经营模式及技术应用已经成为我国电商发展的新亮点和新机遇。

    2019年,《国家产教融合型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5年左右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上海作为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更为上海未来城市定位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产业新发展、政策新导向,已然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在破解“两张皮”问题上,职业院校如何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新平台:合作新载体、首建新基地

    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着力提高学校和企业共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与京东集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机遇共享,创新合作载体,共建京东在长三角区域第一家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京东—上海振华智慧供应链实训基地”。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一所具有三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秉承“德技并重、上进达人”办学理念,立足五个校区,依托上海市示范品牌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上海市品牌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以打造服务上海产业发展、促进学生多元成长、培育职教特色品牌为显著特征的高品质都市型中职学校为目标,逐渐形成“一校五区、联动发展、各具特色”的多元办学新格局,着力培养学生个人修养、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着力服务产业发展。

    京东集团作为中国零售及互联网行业第一、全球互联网行业第三、全球500强(第102位)大型企业,站位高远、视野开阔、前瞻性强,早在2004年就涉足电商领域引领行业发展。基于国家政策推动、电商物流全链条产业链发展,京东物流作为一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教育情怀的大型企业,在为电商物流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搭台赋能,推进企业与合作学校共赢发展和创新发展上进行了先行尝试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产教融合经验。

    为此,双方拟以“京东—上海振华智慧供应链实训基地”为载体,通过共享京东集团专业人才,引进其专业化、高水平管理模式赋能教育;通过基地共建、经验分享、课程合作、企业实践等方式,促进学校相关专业通过产教融合与市场需求同步、与时代发展同步。

新未来:实现新突破、打造新标杆

    双方将积极探索、努力寻求新突破,着力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成为在本市乃至全国职教领域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新标杆,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实践实训能力升级。

    打造功能多元、引领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新基地。京东与上海振华以电商、国商、跨境、智慧物流等专业的人才培养为基础,共建集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实训教学、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电商、直播、物流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先进而真实的职业场景,模拟京东校园新零售直播电商、京东物流仓储全流程链,提倡教学实践的实战场景化,促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形成优势互补、发展机遇共享的互利合作新机制。结合京东集团在电商物流的业务沉淀和教学转化,实现企业项目对接专业、员工对接师生、业务项目入驻课堂等模式,形成零距离对接、优势互补、机遇共享的互利合作新机制,共同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教学资源的开发及专业课堂教学的融合,提高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质量。

    培育研训一体、开放辐射引领的教师发展新高地。双方融校内师资培养和对外师资培训为一体,打造高水平电商物流师资培养基地。振华将派遣优秀教师到京东集团挂职锻炼或跟岗实践,聘请京东集团的业务骨干为本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兼职教师,定期到校进行现场教学。同时,利用“京东—上海振华智慧供应链实训基地”优势,通过京东品牌的影响力、振华电商全国联盟、上海市电子商务名师培育工作室等平台,向全国辐射共享,服务上海市乃至全国专业教师发展。

    未来,京东与上海振华将在人才培养的结构、质量、水平上,进一步加强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企业文化渗透等项目中进行深入合作,共同培育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探索形成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教融合范例,取得更多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合作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