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讲坛
上海中职学生综评:上海中职学生综评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构及其实践价值
   2022-08-17   来源: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职业与成人教育评估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评价作为教育的“指挥棒”“牛鼻子”,是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坐标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一系列文件的部署下,结合上海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系统建构了上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下简称“综评体系”)。

上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路

综评体系的建构以“确立科学的人才观”为逻辑起点,遵循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建构基于大数据的适应和体现上海中职学生特点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更加贴近中职学生实际,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本次综评体系记录的内容注重体现中职学校和学生特点,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动态调整。在评价原则方面,由“注重实践”转向“德技并修”,“德技并修”是体现我国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特征,更加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依托中职学生、班主任、学校专业课教师、企业带教师傅、企业管理者等多元评价主体,全面、客观且细致地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个性特长情况。本次综评体系是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沪教委职〔2015〕35号)》(简称2015年版“综评”体系)实施五年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调研已有的经验与不足,精选有价值、促发展、显特征的评价指标而构建的。

更加彰显“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全面而充分发展。针对上一轮综评体系采集的数据维度不够全面,部分能够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数据没有被纳入采集范围的问题。本次综评体系的一大亮点就是倡导五育并举,记录范围由市级及以上活动(项目)为主,扩大为校级及以上活动(项目)均可以记录,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做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在评价内容方面,及时增加“运动与身心健康”“审美与艺术素养”“劳动与职业素养”三大版块,更加注重对学生体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方面的评价,对该方面的奖项预留了空间,这对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更加突出增值性评价,关注个体成长增量和多样成才。与2015年版综评体系不同,本次综评体系创新运用了增值评价。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不以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或名次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以相对于过去进步的成绩、名次作为评价标准,是一种关注发展、变化的评价体系。本次仍然采用“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学生发展水平状态信息,并形成可量化、可比较、可分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图示”,自动生成并导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画像,显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增量。该画像反馈给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为自己后续主动发展奠定基础。

上海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实践价值

实施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评价探索路径,更充分发挥评价的应用价值,有效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落实五育并举,引导中职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综评体系站在新时代,针对原有数据记录缺乏实时分析和反馈机制的痛点,遵循现代职业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表现,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个性特长,更明确地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主成长,促进办学主体关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强化以评促建,引领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通过综评体系所呈现的信息可作为中职学校办学水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等方面评估的依据,作为优化学校评价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学校不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育人的内在动力。

加强关联协调,推动高等院校考试招生改革。针对原有综评结果在高校使用方面的局限性,本次综评体系研制过程经与相关高校统筹协调,筛选高校看重的综评指标和过程记录,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自主招生环节的重要程度,将综评体系呈现的信息作为上海部分高等院校依法自主招生等环节的必须参考项目,有助于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有助于促使高等院校在招录时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中职学生的做法,使人才选拔的出发点从只看“分数”转变为关注“培养人”。

作为重要参考,促进用人单位“人岗适配”招工。如今,仍有一部分的中职毕业生选择就业,综评体系全面测绘了中职学生在读期间的表现,特别是用人单位所关心、看重的方面,如实习实训期间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学生参与的技能比赛情况和创新创业项目等。这些信息可作为中职学校推荐学生就业、用人单位招聘和录用等环节的重要参考,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对接性和匹配度。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导  匡瑛)

原文载于《上海教育》2022年第15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