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之窗
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
   2013-02-05   


一、办学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9年。学校由总部、行知、爱晖、三门四大校区构成,总部校区功能定位工科类,行知校区功能定位文科类,爱辉校区功能定位社会培训,三门校区功能定位校企合作。四大校区占地共100余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2%,在编教职工207人,退休教工232人,中职在校生近3000人,社会培训年培训量3000余人。

(二)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中,有7位市教委教研室中职专业(学科)中心组(语文、英语、物流、制冷、机电、汽修、计算机)成员;有区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教学尖子、教学能手;有部分专业的考评员。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 “双师型”培训工作,这项工作已狠抓多年,拿到初级专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2.9%,中级占教师总数的64.7%,获得高级工证书41人,技师11人。到企业见习或实践教师人数80人。

(三)硬件建设

区教育局为学校办学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硬件保障,使学校基本“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和与职业教学相适应的设施设备”。数控、物流、汽车维修、空调制冷、机电技术应用、现代服务、计算机应用等校内实训场地,设备设施总价值近5000万元,基本满足了各专业学生实习之用,能够实现“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实训台位,确保实验开出率100%。现代物流和数控两个实训中心设施设备达到本市中职校实训室一流标准;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是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并被确定为市物流师考核站;汽车维修、空调制冷两个实训基地成为上海北部地区培训基地,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升级已列入2012年建设规划。

(四)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商贸、机电、机械加工、现代服务、计算机和升学类6个专业科室,主要开设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制冷和空调运用与维修、现代物流、现代服务、计算机技术应用等专业。我校基本做到了“一个专业对应一幢实训大楼,一个专业对应一个或几个企业”的目标,物流、制冷、数控已申报为上海市教委重点专业,制冷课程已申报为上海市教委精品课程,物流、数控课程定为学校精品课程。另设三校生高考升学部,专门为有志于参加三校生高考的学生提供升学机会。

(五)校企合作

依靠政府的支持、办学质量的吸引和学校声誉的影响,我校相继与20余家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其中2011年合作专业7个,冠名班学生1200余名,占学生总数的48%,冠名班毕业生422人中70%学生进入签约企业工作。

联合办学单位在师资、实训场地、实习条件等方面给学校专业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数控专业“产学结合”引厂入校模式进入试点探索阶段,“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入学就有岗位,毕业就当员工”基本成为现实。

(六)生源构成

学生来自20多个省市,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本区初中毕业生,年招生量约400人,占招生总数的50%;二是本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年招生量约300人,占招生总数的37.5%;三是成人中专,年招生量约100人,占招生总数的12.5%;四是联合办学省份河南的外进外出学生,年招生量约100人,占招生总数的12.5%。四类学生均纳入市招生计划,学校每年招生计划为800人。

(七)办学成绩

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近千名毕业生。

考证率:2009年96%,2010年96.7%,2011年97.1%。

实习率:2009年、2010年、2011年实习率、对口率分别是100%、75%;100%、78%;100%、81%。

就业率:2009年、2010年、2011年就业率、对口率分别是98%、75%;98%、76%;98.5%、80%。

三校生高考上线率:2009年91%;2010年89.1%;2011年94%。

市级比赛:在2011年上海市第四届“星光计划”技能比武大赛上,共获33个一、二、三等奖项,两个团体一等奖及优秀组织奖。

社会培训:学校爱晖校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是上海市A级社会培训机构,并通过市劳动局进行的办学诚信评估,学员满意率为100%,培训中心连续四年被宝山区评为先进单位。

(八)主要荣誉

学校获得上海市中职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花园式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国家级和谐校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办学指导思想

面对职教本质,提出“三个三”办学理念:

紧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贴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创业的需要,紧贴学校的现实基础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走势。围绕市场办专业,围绕企业建实训,围绕岗位设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岗位的热爱情,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面对学校实际,确定“八个做”工作战略:

学历教育做优、社会培训做大、实训基地做硬、专业建设做强、校容校貌做美、思想工作做实、校企合作做内涵、学校发展做多元。

面对工作对象,强调“ 四个化”工作原则:

育人工作员工化、教学管理人本化、专业建设市场化、校企合作一体化。

面对未来发展,提出新的阶段目标:

全力以赴,扎实提升学校的服务能级,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企业,服务政府。

这些办学思想,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反复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经验成果,是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它引领了学校育人事业的务实发展,推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提升,提高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实力。

三、办学主要举措

以办学思想为指导,以“高”、“强”、“深”、“远”为目标,引领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推进。

(一)高:以业定教,课程项目化――在教学内容上高位引领

现行中职校课程体系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不是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知识,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也没有将学生职业修养培养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结果是,一方面,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修养与他们的要求不相符合。而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接受不同的课程就是接受不同的未来”。

多年来,我校对这样的课程内容,由恪守,到怀疑,到编校本教材,再到专题立项搞实验,进行“以业定教”的课程改革研究。2008年成立了课题组,以机电专业为试点,以中铝铜业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为合作伙伴,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

以业定教,课程项目化,把工作分析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手段,首先明确某个工作岗位需要完成哪些任务,然后以这些任务为基础,分析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些内容便构成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课程。途径是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学校依“业”而教,照“单”而做,优化文化课,精简理论课,加强实践课,一切教育教学课程都为满足“业”的需求而设,“产业”和“订单”引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突出了职业修养和职业技能在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最大限度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今后,学校教学工作重点就是将这一研究成果逐步在各专业中铺开,使专业教学不再步本本主义教材的后尘,而是走向鲜活的产业实践,岗位实践。以此引领专业教学内容。

这项课程内容改革,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办学校第一是选教员,有了好教员,才能教好学生,教改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学校2005年、2006年、2008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评选骨干教师的若干决定》和《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全体一线教师参加的业务大培训活动。截止2009年,首轮“双师型”教师培训结束,参训教师均拿到了规定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整体进入第二轮提升阶段的培训。

除“双师型”培训外,学校还采取了教师企业见习、外地支教、出国进修、委托培养、结队帮教、专家引导等举措锻造队伍,使教师能够胜任岗位要求。

教师完成“双师型”培训后,学校下一步师资培训重点转入引领教师向行业专家型发展。

(二)强:德技并重,育人员工化――在培养形式上强势推进

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修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是中职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员工化”的育人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育的目标性和实践性,它以企业员工的职业修养和职业技能标准,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影响,逐步促成其由学生到员工的心理、行为和能力的转变。

德技并重,育人员工化,是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选定的人才培养形式。

教育的本质即育人,育人当以“德”、“才”为要,而首推于德。离开德育的教育,近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智育不及格,出次品;体育不及格,出残品;德育不及格,出危险品,”比对权衡,不难拎出德育的分量!故百学之丛,大德为先。一直以来,学校不断探索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影响,认真采集各类企业员工职业修养的共性内容及合作企业的特殊要求,加以梳理归类,于2010年编写了《中职生员工化思想教育》校本教材,千方百计使学生对员工的职业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志。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纪律、环境卫生、就餐秩序等管理工作以及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服务的组织实践工作,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目前,学校设有礼仪、广播、手工社、篮球、心理、文学、志愿服务、督察社8个社团,这些社团,为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员工化教学,强调在“做中学”。教学环节追求“灵活”,学习过程强调“操做”,在此前提下,认真研讨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实现“教”与“学”的一致性, 以“以业定教”课题为指导,引领教学;以教学管理为手段,活跃教学;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优化教学;以实习环节为凭借,检视教学,综合平衡应知和应会、普适与专长的关系,让学生学得快乐、高效、有趣。

为加强“德技并重育人员工化”的研讨,2009年学校组建了“改善学生实习就业环境调研小组”,以空调制冷专业为试点,绑定教师与学生,一人负责几人,师生同现实习、就业场地,学生岗位实习,教师调研分析,在实践中厘清学生实习就业所需的品德和技能要求,取得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这一工作的另一外力是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及参与。学校于2010年着手推进“家校携手,共同育人”活动,引导家长走进学生教室、走进实训车间,走进实习企业,走进学生学习操作岗位,使之了解职业教育,认可学校工作,关注学生发展。

文以化人,技以强身,如何使学生从“肯干”,发展为“能干”,再升华为“会干”,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岗位的热爱情是我们要逐步深入探究的课题。

“传道、授业、解惑”是学校育人的三大任务,能够做好传职业修养之道、授职业技能之业、解人生就业之惑,则毕业生的品质必“其道大光”!

(三)深: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在办学模式上深度运行

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是职业技术教育最有效的办学模式,也是企业培养、录用员工的理想途径。就学校来说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育人针对性,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时还能获得专业师资、实训设施、课程建设、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外力支援;对企业而言,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节约劳动力培养成本。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在人才供需上的无缝对接。

2006年,我们确定了“紧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贴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创业的需要,紧贴学校的现实基础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走势,围绕市场办专业,围绕企业建实训,围绕岗位设课程”的办学思想,执着地践行着“贴近企业,跟紧企业,走进企业”三步走战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合作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相继与央企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宝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国企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嘉定新迎园有限公司,外企中远川崎有限公司、上海拉法基石膏有限公司等极富实力的企业联合办学。2011年实现了50%左右的学生进入校企合作班。

合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内涵方面的建设,追求实质性的衔接。围绕企业用人需求,调整培养方向,实现与就业目标的衔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与职业意识的衔接;搞好专业技能训练,实现与就业技能的衔接。办学理念强调“业”,教育教学成就“业”,实习管理践行“业”,校企合作保障“业”,毕业跟踪完善“业”,社会培训创大“业”,硬件建设支撑“业”,管理机构适应“业”的“以业为轴”的人才培养管理链基本生成。

在此基础上,从两个方面深度推进此项工作:一是努力实现“学校一个专业对接区域内一个产业”,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孵化出教育教学新模式。“职业教育的命根子是企业”,企业是“水”,职业学校是“鱼”,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动这项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远:经营发展,责任全员化――在学校管理上远图长虑

“以法行政、以理行政、以德行政、以和行政”是行政要求;科学发展是行政准则。多年来,学校党总支和校务会潜心研究学校管理,放眼未来,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力求上层次、上水平。

1、定方案,定目标。“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强内涵建设,深化办学管理,整体提升实力的发展关键期,学校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和上海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学校发展的新变化,审时度势,探索创新,于2011年制定了《学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学校2011——2013学年德育工作目标》和《学校2011——2013学年教学质量目标》,以引领学校未来几年的发展。

2、定经营,定责任。2010年,学校提出把管理定位到“经营”的层面,像企业领导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学校。它意味着学校领导者更大的精力投入,更前瞻的战略思维,更严密的办学管理和更尽心的工作精神;要求教职员工树立更强的责任意识,提升更高的业务水平,恪守更严格的质量目标,具备更有顽强的竞争精神。

3、定成本,定效益。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探索、实训设施配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条件基本具备的前提下,2011年,学校管理迈入实施“定成本,定效益”的探索阶段。我们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充实学校管理的文化实力,况且,这样做本身就是对师生进行职业教育。

切合的教学内容,务实的培养形式,科学的办学模式,先进的教育管理,为学校强势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