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由上海市教委职教处指导,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璀璨星光”校园文化节组委会主办,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承办的“2018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音乐剧决赛”在上海市戏曲学校开赛。大赛以“青春璀璨,职业绽放”为主题,共有20所学校参加复赛,12所学校进入了决赛。
“说唱舞演”齐上阵 校园专业魅力现
参加本次比赛的所有音乐剧本的创作,不但选材于校园师生生活,更富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同学们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对中职生活的体验,把校园生活搬上了舞台,他们又说、又唱、又舞、又演,声情并茂、唱作俱佳,用音乐剧的形式诉说中职故事,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首先上台表演的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归来的星光》是根据该校会计专业的“点钞金手指”顾莹莹同学的真人真事而创作的作品。剧本以一名会计专业学生的视角,展现了学生成才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女生杨灵灵因在市级点钞比赛中与第一名失之交臂,在由老师、同学和家长幻化的幽灵嘲笑中,爆发出“坚持还是放弃”的呐喊,令人顿生共鸣之心。最后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杨灵灵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荣获第一。“点钞”是会计专业的同学必学的技能之一,在剧中一名女同学嘲笑道:“她不就比我快了两秒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而经历过专业训练的同学一定知道,在点钞中的“一秒”就像是高考上的一分,可以甩掉很多人,而这“一秒”的进步是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换来的,秒数越短,进步的难度也是越大,杨灵灵从自我否认,到重拾信心,靠的便是老师的那句鼓励“你不是在比赛,你是在和自己比拼啊!”工匠精神、师风师德,在这短短的十五分钟音乐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上海医药学校《彩云之南,心海之上》让我们看到了云南学子来沪求学成才的背后,离不开同学和老师的精心呵护;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圆梦匠心》表现汽车维修专业的两位高手由竞争对手演变为“团结合作为校争光”的动人故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的《老师,请再抱我一次》结合医学,谱写了一段写实而感人的师生情谊;而上海城建(园林)学校的《我的青春像花儿》则用花艺来讲诉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得主潘沈涵同学背后不为人知的荣辱成败……
“上海中职生的朝气、活力和青春,在今天的音乐剧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表演比较真实、自然,情感很真挚,歌声有张力,”上海音乐协会理事、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副教授杨佳评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我感受到了每一个中职学生身上的正能量和精神面貌,这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汗滴禾下土 “小白”变“明星”
台上,同学们踏着悠扬的旋律,舞出了青春飞扬的气息,唱出了动人的乐章。在歌声与舞蹈中,同学们展现的是自己对于艺术表演的热情和对职业梦想的追求。参加本次决赛的同学们大多没有专业表演的基础,全凭兴趣和尝试,“我们对于表演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一份热爱,让我们加入到了这个演出的队伍中。”
来自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的邵泽镕和张志远同学,在歌舞剧《Grease》选段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在采访中,两位男角显得有些拘谨,与舞台上表演时的奔放洒脱有着很大的反差。而且,和大部分同学一样,这两位主角的舞蹈基础几乎为零。如此内向的两位零基础“小白”,是如何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变得唱跳俱佳,在舞台上做到光芒四射的?“从音乐剧的角度来说,所有的表演,包括舞蹈、台词都是建立在歌唱的基础之上的,”指导教师沙懿老师看向他们,“他们两个在平时不太善于表达,但在训练时是非常认真、刻苦的。”为了更贴近生活,沙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际专业情况适当地调整了剧本的专业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面对这些表演经历几乎为零的“新人小白”,沙老师在指导一些专业动作之余还会帮助同学们找到自己与角色的性格契合点,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音乐剧。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沙老师见证了同学们的努力,也见证了同学们从排练到舞台比赛表演这个过程中的成长。
来自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的黄佳晶同学在《老师,请再抱我一次》中饰演央拉,为了在舞台上更出色的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她在几个月的排练中从不缺席,遇到困难的动作和台词她还会请教老师并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的刘雯倩同学在《闪耀于心》中的角色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女生,但是由于体型胖的问题,她花了比大家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动作,她想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自己的外形体型感到自卑,一定要自信,但不能盲目,因为这样才能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他们顺利地完成了本次表演,实现了舞台上的明星梦。不仅如此,他们因创作音乐剧,在自己学校也收获不少粉丝,成为了闪亮的校园“明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份荣耀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勤;每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后,都有人为此付出了无尽的汗水和泪水。只要努力,汗滴禾下土,“小白”也能变“明星”。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音乐剧专业教师、国家一级演员张键评委赛后感叹:“同学们零基础、非专业,表现还这么出色是不容易的。我要给今天表演的同学们和他们的指导老师点赞!”随后张老师还给了同学们提了一些提升的建议:“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表演中也能做到表演真实,台词清楚。站在比赛的舞台上,每一个参赛学生就是一名演员,对于每一位演员来说,舞台表演没有业余和专业之分,所以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原创显真情 创新更出彩
本次音乐剧决赛还有一项最吸睛的亮点,那就是——原创。
参照决赛前主持人所宣读的评分标准:剧本必须保证原创,在此基础上音乐原创加0.5分,舞蹈原创同样加0.5分。可见“原创”,是评委评定舞台表演出色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成为最终的桂冠“花落谁家”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参加决赛的12所学校的剧本全是根据本校真人真事而创作,有6所学校还因音乐的原创而获得了评委的额外加分。在真实的情境中,同学们能用心去感受情感、演绎真情,而应景的音乐又及时催化情绪,增强艺术表达效果,进而生动地演绎中职校园的精彩故事。
对音乐剧有着丰富经验的杨佳老师针对“原创”的问题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我非常开心可以看到原创作品的诞生,所有的节目基本上都是原创剧本、歌舞,我个人是很提倡‘原创’的。因为虽然‘原创’是十分困难的,但这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带动师生之间的紧密配合,这也就是为什么要予以‘原创’额外的分值,可见我们对于‘原创’是非常关注和看重的。”
在看完整场比赛演出后,杨老师不禁连连赞叹:“我会因为他们真实、自然的表演,充沛、真挚的情感和有张力的歌声、舞蹈而感动,就像我现在还沉浸在刚才精彩的表演中难以忘怀。”最后杨老师在推进中职学生的艺术教育工作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关键的还是要挖掘中职学生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无穷大的潜力,就像会计、花艺、医学等等,这些都是不同的专业技术,然后再通过校内社团的练习进一步增强舞台表现力,相信这样一来节目效果会更为出色。”
上海中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技能和人文精神合力打造校园文化,用“匠心”点燃“璀璨星光”,以“人文”打造综合素养,探索“人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活动实践,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我们中职生的艺术素养不断上升,推出了音乐剧比赛。因为音乐剧相比前面两个(大合唱比赛、舞蹈比赛)更难一点,在上海只有中职学校有,其他领域都没有的,这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实战能力,”承办方上海市戏曲学校蒋文斌老师告诉记者,“未来,在艺教委、艺术类学校的推动下,加上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付出,艺术是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