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赛国赛加油站

城市科技: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来源: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时间:2020-12-18

近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采访报道了我校首届全国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孙岩和精细木工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余继宏。文章介绍了我校学生孙岩参加此次比赛的情况,他技能成才道路上的成长和心路历程,余继宏教授对项目比赛情况的专家点评。

以下为报道节选: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首届全国技能大赛日前在广州圆满落幕。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86个项目的获奖名单已全部揭晓。大赛对各项目前3名的选手颁发金、银、铜牌,对前3名以外但排名在参赛人数1/2以上的选手颁发优胜奖,对各竞赛项目前5名的获奖选手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其中,世赛选拔项目中选拔出的优秀选手,将入围2022年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参加后续的集中训练。

奖牌正面主体为大赛标识,底部雕刻中国古代工匠的建筑奇迹——长城;背面浮雕图像是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广东代表性建筑,周边饰有广州市花木棉花,吊耳则是中华文化标志性形象——“龙”,表达了对技能健儿们弘扬工匠精神、展现精湛技艺、实现自我价值的美好祝愿。

这届大赛,全部选手的平均年龄仅有21.8岁。这些勇夺金牌的“能工小匠”们,凭借怎样的“绝活儿”,在25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汗水闪耀的背后又有哪些成长故事?

随着86个项目金牌依次揭晓,年轻的冠军们登上领奖台,朴实平静的笑容难掩内心澎湃。珠江之畔,参赛选手们励志成才的青春故事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我国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孙岩:精细的“小木匠”

余继宏:这个是一个定制的窗户,它里面有非常漂亮的花型,同时还有包括不同镶板的一个处理。

在精细木工项目的裁判长余继宏看来,眼前的这件作品是22位参赛选手中完成度最高的一件。

余继宏:所以它叫精细木工,它在这么大的一个工件的前后处理里面,每一个缝隙要求都在0.2毫米以内,就要求很高了。

精细木工项目裁判长余继宏讲解比赛评分点及工艺要求

这件作品出自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的学生孙岩之手,18岁的上海小伙凭借近乎完美的表现,成功摘得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的冠军。但是相较荣誉,他更在乎因此而来的“鞭策”。

孙岩: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份荣誉,也是对我的一个鞭策。以后面临全国各地的顶尖的选手,在进行切磋的时候,更不能对自己松懈了。

此次比赛,孙岩与21位选手同台竞技,竞争激烈。通过手工和机器相结合,辅以各种形式的榫卯、榫接,完成木质零部件连接,对精度要求苛刻。毫厘之间彰显匠心,孙岩认为成功没有捷径,唯有沉下心来学习技术、钻研技能。

孙岩:我相信每一块奖牌背后都离不开选手每天日日夜夜的训练和教练勤奋努力的付出。你多出一份成品,就会有一份自我满足的感觉,主要是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如果以后能代表中国摘金夺银也是特别好的事情。

孙岩从小对建筑有特别的兴趣,入学后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建筑专业。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既定职业轨迹。看到学校精细木工社团推出招新宣传,带着对木质物件的好奇心和动手试一试的愿望,拿起“凿刀”从一把简单的椅子开始。

孙岩:椅子的结点,你需要用凿刀去凿,凿好久还凿不好。

一个又一个结点,环节紧凑,环环相扣……同时还要面临各类机械带来的“威胁”。

孙岩:加工木料的一些机械特别危险,有时候也会特别害怕,也需要克服一些心理上的障碍,需要铣一些棱边倒角,有些逆纹你铣它的话木料会弹开,可能会打到手,很危险。

精益求精、专注地做好一件事,这是00后“小木匠”孙岩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是他持之以恒的动力。在裁判长余继宏看来,年轻一代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能力将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

余继宏:工匠不应该只是只会埋头做事情而不去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手艺融合到创作过程中,我觉得成长的道路会更广。

|联系我们|隐私条款|版权声明|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协办单位: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上海职教在线

沪ICP备15004666号-7号-28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