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教育论坛职教专场:技术能手希望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他们中,有人因为成绩不佳度过了黯然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然而,换个课堂,换根赛道,他们的眼里有了光;他们中,有人宁愿放弃高中的录取机会,在强烈的喜好召唤下,一头钻进古文物修复、珠宝鉴定、创意设计等专业领域并崭露头角,有的还成为行业领军人才。
如何让职业教育为青少年营造出更多的魔法?如何让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出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5月22日下午,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育学会、新民晚报社主办,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市中职学校艺教委、黄浦区教育局共同承办的“外滩教育论坛职教专场暨2021年上海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举行,聚焦今年职教活动周的主题“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有好手艺才“有饭吃”
当初的上海男孩张冬伟,初中毕业报考了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工学校电焊专业,就是缘于父亲对他说的一句话:“靠手艺吃饭的人,随便走到哪里,都可以有饭吃。”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他,硬是凭着这一手“有饭吃”的好手艺,获得了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工匠”的称号,成为LNG(液化天然气)船焊接骨干。
液货舱围护系统是LNG船的核心。张冬伟说,该围护系统大量采用了厚度仅为0.7毫米的殷瓦钢板,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需要极其精湛的技艺和超出常人的耐心。一条LNG船,殷瓦焊接总长达130公里,虽然90%是自动焊,但还有13公里特殊位置的焊缝,需要焊工手工完成,如果焊缝上出现哪怕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就有可能造成整船的天然气泄露,造成致命后果。
“社会需要技术人才,需要工匠精神的代代相传,虽然这是一条十分艰苦的道路,但要想成功就必须沉下心来。如果大家都去送外卖,谁来造大船?”他说。
她调的咖啡“会说话”
和张冬伟一样,卢晓菲也是一位沉下心来在技术成才的道路上奋进的人。几天前,上海市贸易学校咖啡制作展示项目亮相在济南市举行的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她的拉花作品获得了在场参观的教育部领导的称赞。
卢晓菲是上海市第二届“四大品牌”职业技能大赛花式咖啡制作的冠军,在去年末的第三届上海咖啡大师赛上夺冠。不过,说起自己的匠心之路,她也是颇多感慨:“一颗颗咖啡豆,从生豆到成为杯中的一抹棕色,要经过挑选、烘焙、研磨、萃取,而拉花又是制作咖啡的艺术之巅。在备赛阶段,我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实训室里跟着老师一起度过的,对着一台机器我足足拉了九天的洋葱心,每天至少用掉一斤以上的咖啡豆,最多的一天用了一公斤,相当于做了120杯咖啡。”这位被誉为“上海滩咖啡做得最好喝的女生”说,咖啡其实是“会说话”的,咖啡师就是要把咖啡的“话”传递给顾客,让人们感悟一种精致的生活享受。她很想将来有一个自己的咖啡吧,更想把中国产的咖啡推向世界。
培养有技术的“好人”
如今,从职业学校走出来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越来越多了。用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原校长李小华的话说,这就是“类型教育的成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只不过是不同的类型,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他说,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学历教育,也不是纯粹的就业教育,而应该重在人的培养。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个“有能力的好人”。有能力,就是要有技术;好人,就是要对社会有用。近年来,商贸旅游学校紧跟上海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发展的步伐,重新设计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格,开设了人工智能、音乐表演、电竞等专业,特别是引入了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的办学理念和运作模式,从而为上海旅游餐饮服务业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技术支撑。
“我们企业选人用人有一条标准,就是不唯学历,而是希望年轻人技术傍身。”腾讯腾实校企合作中心负责人钱栩磊说,腾讯已在上海20多所中高职院校布局“腾班”,就是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他表示,互联网时代的急速发展催生诞生了很多新的职业、新的岗位,比起学历证书,企业更看重一个人是否对未来有清晰的目标,是否踏实,是否能吃苦?从这几年的校企合作经验来看,职业院校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并不输给本科生,甚至目标感更强。
本场论坛通过东方网、澎湃新闻、中国教育在线、腾讯云和新民网等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