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技校:感受汉语魅力,共赴星光之约

来源: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 时间:2025-05-26

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于5月开赛,我校首次参加“汉语应用能力”赛项。该赛项以“听说读写”为切入点,聚焦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旨在夯实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提升其终身发展竞争力。

虽为首次参赛,但学校高度重视本次比赛,构建“基础夯实—模块强化—实战模拟”三阶训练体系,力求实现赛事突破。由何青倩、何珊两位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从全校遴选出12名语文素养突出的选手,围绕听力解码、逻辑表达、文化理解、职业适配四大核心能力,制定科学训练方案。

在缺乏历史参赛数据和专用语料库的“双盲”困境下,团队突破传统模式,创新引入AI技术构建动态语料库,开辟数字化备赛路径。这一从“无”到“有”的实践,不仅破解了资源匮乏的难题,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数字化训练方法论。

训练过程中,教练组推行“生活即课堂”理念,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聚焦时事热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听说模块侧重信息整合与逻辑重构;读写模块强化主旨提炼与语言锤炼;综合模块聚焦逻辑架构与语言表达。同时,教练团队创新采用“双师评分 + AI 诊断”动态反馈机制,通过思维训练逐步打破学生的认知壁垒。

机电2301班张一飞:高强度集训突破了我的极限,团队协作更让我意识到短板也能是机遇。唯有保持空杯心态,方能行稳致远。

23飞制班刘旭睿:集训如同一场语言实验,让我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升。从零散信息捕捉到精准提炼要点,从“开口慌”到从容表达,文字世界在我眼中逐渐脉络清晰。那些推敲至深夜的时光,悄然铸就了我的专注力。

23飞制班蒋崎瑞:教练以命题思维逆向拆解赛题,教会我穿透表象,洞察文本的叙事策略与情感逻辑。语言是思维的镜像,学语文实为培养理解与表达的终身能力。

23飞制班陈思远:古人有“负箧曳屐”之艰,今人享优质资源更应珍惜。材料理解偏差、演讲超时等挑战,反为备赛之路增添意义。愿以积累为墨,在决赛舞台书写“为学”新篇。

每晚八点半,实训室的显示屏蓝光与纸页翻动的沙沙声交织成韵。12名选手在AI系统辅助下反复校准演讲细节:30稿打磨3分钟讲稿,噪音环境中保持95%听力准确率——这是他们每日10小时高强度训练的缩影。这群追光少年以点滴进步,书写着从“遇见光”到“成为光”的蜕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