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记者团:当AI 与汉语碰撞,我们如何应对?

来源:上海市“星光之约”记者团 时间:2025-06-04

初夏的申城书香满溢,2025年5月18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汉语应用能力项目比赛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拉开帷幕,来自全市48所中职院校的192位“语言小工匠”在这里展开智慧交锋。

本次大赛以“技能逐梦,成就未来”为主题,聚焦中职教育,立足技能培养与文化浸润,为中职学子搭建以技筑梦、以文化心的成长舞台,点亮职业人生新未来。今年的“星光计划”与去年相比在人数上有所减少,这也意味着精英更多,竞争也更加激烈。

该比赛分为三个模块考察汉语应用能力。模块A聚焦“听”与“说”,考察信息抓取、内容复述与观点表达;模块B侧重“读”与“写”,考察文本理解、创意写作与应用文体设计;模块C强调“综合应用”,考察视频解读、团队协作与即兴思辨,融合文化传播与时代创新主题。比赛旨在全面考察选手的汉语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备赛阶段,各项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裁判长应宏芳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时,便透露了赛事的调整方向。她表示,每年的比赛都会依据当年的教育热点与行业热点,在不同模块进行调整变化。鉴于新课标强调调查问卷能力,而这一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较难落实,今年便在其中一个模块进行了试点实践。尽管比赛核心框架坚守语文教育本质,但应宏芳老师特别提醒参赛者,比赛内容每年都有新变化,不可依赖过往经验,以往的比赛经验未必适用于当下。

随着比赛临近,赛前,浦东外事的史晴老师为学生们送上暖心建议。她表示,一直以来都告诉学生要相信自己,无论是语文课上的积累还是日常的积淀,都已达到参加比赛的水准,鼓励学生们充满信心地迎接比赛。

今年的参赛队伍中,一支来自西南工程新疆班的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与往年不同,今年他们没有选择新疆赛道,而是与内地学生一同参赛。指导老师苏晓丽回忆备赛场景时感慨万千。今年虽设有新疆赛道,但因其他学校未参赛,他们并未放弃,而是选择迎接更大的挑战。备赛期间,学生们训练异常艰苦,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苏晓丽老师认为,学生们能坚持下来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这份坚持与勇气令人动容。

随着AI的普及,各行各业都出现了AI的身影。前些天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的主题就是“育”见AI,智启未来。

曾经被认为不会出现AI的教育领域也被AI“入侵”。那么,AI是否会对汉语言,又或是语文产生冲击呢?AI 对语文的冲击并非颠覆性的,它更像是辅助工具,不能撼动语文作为文化传承的核心地位。

商校邬赢演老师认为,汉语作为母语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这使得 AI 对汉语的冲击较为有限。随着 AI 应用的成熟,未来或可引入赛事辅助完善格式、润色文本,但内容创作与独立思考仍需由人完成。裁判长应宏芳老师指出,语文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保持创作力、思考力与想象力,"我们不排斥 AI,而是要用它指导学生,把 AI 用在更合适的渠道中"。既认可 AI 的工具价值,也强调坚守人类在语文学习中独有的沉浸思考与文化表达。

杨浦职校的程钟若兮也表示自己在备赛过程中也会用AI去帮助自己完善格式,提出问题。这恰恰说明,当 AI 被合理运用时,它能成为语文学习的 “脚手架”。

在这场汇聚了智慧与才华的汉语应用能力大赛中,每一位参赛选手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技能逐梦,成就未来”的深刻内涵。比赛不仅是一场技艺的较量,更是中职学子文化自信与语言魅力的精彩展现。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与科技的持续发展,中职教育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卓越技能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