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记者团:前厅接待暖人心,后台筹备用心诚
上海市“星光之约”记者团 上海市曹杨技术学校 刘惟鑫 吴奕霖 应祖杰 顾呈隽 指导老师 张艳
前言
身着一身黑色西装与传统优雅的中式旗袍,佩戴整齐的领带和丝巾,在学校志愿者的带领下有序进入位于4号实训楼四至六层的比赛场地。清晨8点半,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划破宁静,“比赛开始!”裁判长的声音响起,标志着2025年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酒店服务项目正式拉开帷幕。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酒店服务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为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服务管理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本届“星光计划”设置了酒店服务项目,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全面考察选手的服务技能、应变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这不仅是一次技能的展示与检验,更是对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一次深入探索与预演。每一位参赛者都是行业的未来之星,他们用自己的才华与努力,为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体验而不懈奋斗。这场盛会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梦想的起航点,承载着年轻一代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赛前——筹备细致,赛场井然
为了深入了解本次酒店服务项目比赛的赛前准备工作,我们采访了本次主办方学校的有关负责人。据了解,自从接收到市教委的比赛任务以来,学校在筹备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确保现有的设施设备能够满足多支参赛队伍同时进行比赛的需求。面对这些挑战,学校迅速采取行动,完成了必要的设备采购和安装工作,并邀请了兄弟院校及行业专家提供专业指导,以确保比赛顺利举行。
据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缪建华进一步介绍道,自接到比赛任务后,学校立即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筹备工作。首先是对场地进行了全面勘测,明确了各功能区所需的具体设施设备。从三月初的项目申报到四月份的公示,再到今天的正式开赛,整个过程都按照高标准严格执行。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级比赛的标准配置场地,包括前厅接待区、客房准备区、餐饮服务区等,每个模块均设有四个比赛工位,所有区域均用黄色实线框出,确保比赛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图6)
比赛场地设在4号实训楼的四至六层。前厅接待区配备了接待台、行李箱、模拟人脸识别设备等;客房准备区则提供工作车、床架、床垫、被套、枕套等物品;餐饮服务区包括中餐圆桌、工作台、防滑托盘、台布和装饰布等设施。此外,学校在场地布置上也充分考虑比赛的实际需求,力求营造一个安全、整洁、规范的操作环境。每个比赛区域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划,标识清晰,动线合理,确保选手能够专注于比赛任务的完成。
本次酒店服务项目比赛共分为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时间不同,分别在4号实训楼的不同楼层进行:
第一模块是前厅接待服务本模块是让参赛队需根据组委会统一提供的设备物品进行前厅接待服务,包括入住登记、退房手续、问询解答、宾客投诉处理等任务。重点考察选手的服务礼仪、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突发情况应对能力。
第二模块客房工作车准备、中式铺床与开夜床选手要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客房工作车整理、中式铺床、被套套取、枕头摆放及夜间服务(如放置拖鞋、开启夜灯)等操作。评委将从动作流畅度、整洁程度、时间控制等方面进行评分。
第三模块餐饮服务工作台准备、中餐宴会摆台该模块要求选手完成工作台布置、台布铺设、餐具摆放、酒具斟倒、餐巾折花等全套流程,并进行迎宾引导与席间服务。强调操作规范、细节把控与服务温度。
第四模块展示讲解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参与此环节,限时8分钟内围绕酒店服务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主题演讲。通过PPT、实物演示等方式展现其对行业的理解、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模块不仅考验了选手们的专业技能,还测试了他们的沟通技巧、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全面展示了选手们的综合素质。对于参赛者来说,这是一个提升自我、交流学习的好机会。
赛中——苦练千日,用兵一时
来自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酒店服务专业的田冰冰和杨沁翊向记者讲述了她们为本次“星光计划”大赛所做的充分准备。她们表示,训练主要分为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和讲解展示三大模块。“为了迎接比赛,我们几乎全天都投入训练,从早上八点半一直练到晚上十点,节假日也不例外。”田冰冰介绍道。
在餐饮服务训练中,她们每天反复练习摆台、折餐巾花、斟酒等基础动作,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规范到位;而在客房服务方面,中式铺床、防务车操作、前厅接待等内容也都被拆解成标准流程,逐一打磨提升。“老师不在的时候,我们就自己练习,并互相纠正动作,也会主动请教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杨沁翊补充说。
除了技能训练,心理状态的调整也是备赛的重要一环。“刚拿到讲解稿时,我们都觉得内容很多,背起来压力挺大。”田冰冰笑着说,“但通过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我们逐渐找到了节奏,表达也变得更加自然流畅。”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代表学校参加‘星光计划’,我们不想留下任何遗憾。”两人坚定地表示,正是这段高强度、高标准的训练过程,让她们在赛前拥有了更强的信心与底气。
与此同时,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的陆佳馨和陈沁蔚也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赛前准备阶段,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每日重复进行摆台、斟酒、折花等基础动作的练习,确保每个步骤都能达到最佳状态。
“在比赛中遇到突发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应对。”陆佳馨说。她回忆起比赛时因红酒杯轻微倾倒而感到的一丝紧张,但她很快调整心态,顺利完成后续的服务工作。陈沁蔚则讲述了在席间服务期间,旁边选手翻盘子所带来的短暂干扰,但她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克服了这一挑战。“这次比赛不仅是对我们技能水平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意志力的磨练。”两人均表示,几个月的高强度训练虽辛苦,却收获满满,希望这次比赛能为这段难忘的经历画上圆满句号。
赛外——技有所长,德有所成
据本次酒店服务项目赛场负责人胡云燕老师反馈:本次酒店服务管理项目比赛不仅是一场技能比拼,也是一次对学校后勤保障能力的全面检验。为了确保赛事顺利进行,学校提前准备了充足的物资,并动员相关专业的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后勤工作中来。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承担了场地布置、器材整理、流程引导等多项任务,特别是在烹饪组比赛中,他们迅速完成食材补充和场地复原工作,确保每一轮比赛都能无缝衔接。这种高度协同的工作方式,不仅提升了赛事质量,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据参赛选手反馈,整个比赛期间,后勤保障工作有条不紊、高效运转,无论是饮用水还是应急药品等物资都准备充足,得到了裁判、领队和选手们的一致好评。
据裁判长介绍本届“星光计划”酒店服务项目的评分标准全面对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强调规范性、公平性和专业性。今年首次采用了背靠背打分的形式,五位裁判分别独立打分,彼此之间看不到对方的评分结果,以避免相互干扰。每个模块由两名裁判共同评判,在充分讨论后给出一个最终得分。裁判长表示:“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评分细则,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有对应的扣分点或加分项,确保评分有据可依。”此外,新增的展示讲解环节也成为今年评分的一大亮点,这不仅是对技能的考核,更是对综合素质的检验。选手要在规定时间内清晰表达自己的操作思路和服务理念,体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整体来看,今年的评分机制更加科学、透明,既提升了比赛的专业水平,也为学生今后参与更高级别的赛事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世界技能大赛趋势的变化,特别是酒店服务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次酒店服务项目的设立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展开,旨在推动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当前,上海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服务品牌,而高素质的服务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因此,本次比赛特别强调对学生语言表达、沟通技巧、服务礼仪等方面的考察,体现了现代服务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此外,赛事内容还融入了“双创”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展现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港客赛证相融合”的模式,将职业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为未来行业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推进,酒店行业正朝着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未来,行业对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先进技术、富有服务精神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而这类技能赛事,正是中职学生走向更高平台、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通道。
结尾
随着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赛场逐渐恢复了宁静。选手们带着或满足、或思索的表情离开了工位,但那紧张而有序的比赛场景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服务台前细致入微的操作、评委们专注的眼神、志愿者们迅速而有序的协助,每一个瞬间都定格成了难忘的记忆。
赛场内的设备在志愿者们的精心整理下重新归位,工具被整齐地摆放在指定位置,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此时的赛场虽已不见人潮涌动,但那份认真与执着的气息却依然弥漫其中。每一位参赛者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对梦想的追求和对职业理想的坚定信念。
这次“星光计划”酒店服务管理项目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平台,让年轻学子们在这里展示了他们的才华与潜力,体验到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并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成长。无论结果如何,每位参与者都通过这次经历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夕阳透过玻璃窗洒进空旷的比赛大厅,整个空间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预示着这些年轻的技能之星们即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这场无声的比赛,见证了他们今天的努力,也将照亮他们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