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记者团:星光筑梦远,语韵展新程
星光点亮梦想,技能铸就未来。2025年5月25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外语技能赛项在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拉开帷幕,全市 48 所中职院校的 192 名参赛选手齐聚于此,同台竞技,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职业外语技能较量。
此次大赛以 “技能筑梦,成就未来” 为主题,致力于展现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丰硕成果,弘扬劳动精神与技能价值,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比赛内容涵盖英语口语、商务沟通、情境演绎等多个模块,全面考察选手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备赛过程中,选手们经历了从个人能力的突破到团队默契的磨合,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卓越风采。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的指导老师李萌分享了“以赛促学”的深刻感悟,生动诠释了“教学相长”的真谛。她谈到,每次带领学生参加比赛,都能发现学生身上许多在日常课堂中未曾显现的潜力。通过集中且反复的训练,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让她更加坚信每位同学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和可能性。李老师强调,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训练和明确的目标时,他们往往能够超出教师的预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作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因为在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任务驱动下,学生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实现自我提升和进步。此外,李老师还特别指出新时代师生之间存在着双向赋能关系。学生提出的许多新颖答案,往往蕴含着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新思维。教师在捕捉这些信息后,既能加深对新时代的理解,又能将这些新思想融入后续教学中,形成师生共同成长、教学持续优化的良性循环,让教育在互动与碰撞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同样作为指导教师的王烨老师,则分享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教学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她指出,随着 AI 翻译与写作工具的广泛应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AI,将其作为提升语言能力的有力助手,而非依赖或替代。在比赛备赛期间,王老师带领的团队引入了 AI 软件 “豆包” 作为智能练习伙伴。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 “豆包” 进行口语对练,随后将口语内容整理成书面文本,经过教师的精心批改后,再借助 AI 进行润色,以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在听力与阅读训练方面,学生们也借助 AI 辅助完成归纳总结,从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自身在备课和教学设计过程中,同样借助 AI 进行内容提炼与优化,以提升教学质量。王老师强调,AI 并非教学的障碍,而是推动教学创新、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工具,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利用 AI 为教学赋能。
在赛后采访中,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的参赛选手用“松弛、愉悦、平静”三个关键词形容了自己此刻的心情。她回忆道,最初面对高强度的职业外语实战时,内心十分紧张,但随着比赛的推进,她逐渐意识到这场比赛的意义远不止于竞争,更在于自我提升与学习。在与搭档的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她的心情也从最初的紧张逐渐转为坦然。她的搭档也回顾了从备赛到实战的全过程,这段经历让她从一个外语技能并非突出的学生,逐渐成长为更加自信、敢于表达的人。在为期三个月的集训中,通过无数次的模拟宣讲和默契的搭档配合,她积极面对挑战,虚心接受建议,不断锤炼自己。这段备赛经历不仅让她收获了难忘的友情,更在共同为荣誉拼搏、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强烈的成就感。她笑着寄语下一届参赛选手:“放轻松,这场比赛不仅能提升英语技能、收获奖项,更能收获珍贵的情谊。大胆表达、享受过程,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成长。”
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彭霖同学分享了他在语言技能大赛和英语学习中的双重收获。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密集培训,包括演讲训练、即兴问答等环节,他不仅在语言组织和临场反应能力上取得突破,更克服了性格内向的障碍,学会了自信表达与有效沟通。他特别提到,虽然初期因紧张出现表达问题,但在专业指导教师和搭档的帮助下,这些挑战都转化成了成长契机。他的搭档冯俊杰同学也分享了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他认为词汇积累要结合语境进行记忆,同时可以通过影视、音乐等兴趣爱好保持学习动力。他建议定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并坚信 “英语学习虽然没有捷径,但只要方法得当并持之以恒,每个人都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这场汇聚智慧与匠心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学子们的技能成才之路。语言作为连接世界的纽带,文化差异成为互学互鉴的起点。未来,职业教育将继续秉持为培育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工匠的使命,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独特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