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记者团:星光淬“智”锻精技匠心凝力赋新章

来源:上海市”星光之约“记者团 时间:2025-06-08

2025年5月31日,端午粽香氤氲之际,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中职组)在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市13所中职院校的52名选手齐聚于此,在工业机器人、智能视觉系统等高端设备搭建的“智造”舞台上,展开技能角逐。

作为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赛项,其以机器人零部件装配为应用场景,融合PLC可编程控制、HMI人机交互、气压驱动等先进技术,设置设备安装调试、系统集成应用、运行维护、质量控制四大操作模块及创新展示讲解环节,全面考察选手的机械电气装调能力、系统编程水平与团队协作素养。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实训场地内,工业机器人手臂精准起落、视觉识别系统实时捕捉工件坐标、输送带追踪系统同步运行,构成一幅现代智能制造的微缩图景。

技海逐浪,携手共进

5月31号,正值端午佳节,选手们早早抵达比赛现场等候。来自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严炎同学在学记的采访中,分享了自己的准备心得。他表示:“我在阅读《竞赛规程》时发现了工位没有配备多台设备,以此推断出比赛时要兼顾操作手和组织手两个身份,在项目中我们明确分工与合作,我负责设备拆装,队友张志翔专注编程,只有各自发挥技能优势,才能推动比赛顺利进行。而在部分复杂任务中,必须通过两人配合完成,这也决定了团队离不开协作。”赛场外,等待入场的选手们队列整齐,身着统一的工装,眼神中既有紧张,更有对胜利的渴望。他们或默默回顾操作要点,或与队友低声交流打气,彼此传递着坚定的信念。

随着比赛时间迫近,选手陆陆续续进入比赛场地。走进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现场,仿若踏入一个精密运转的未来工厂。宽敞明亮的实训室内,一排排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有序排列,白色、橙色的机械臂冷峻而充满力量感,宛如沉默的钢铁舞者,蓄势待发。它们与智能视觉系统、输送带追踪系统等精密设备相互连接,纵横交错的线路似神经网络,传递着复杂而关键的指令。“华航唯实”等字样标识着设备品牌,彰显着前沿科技的力量。

比赛开始,选手们迅速进入状态。有的手持示教器,专注调试工业机器人的运行轨迹,眼神紧紧锁定屏幕,手指在操作面板上飞速舞动;有的则紧盯电脑,在程序代码的世界里穿梭,精心编写、反复校验,确保每一行代码都精准无误。他们神情严肃认真,全身心投入这场技能的较量。

一旁的电子倒计时牌醒目而刺眼,红色数字不断跳动,每一次闪烁都似在敲响紧张的战鼓,催促着选手们加快节奏。裁判们神情专注,来回巡视,目光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个操作细节,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

整个比赛现场,紧张氛围如一张无形大网,笼罩着每一个角落。科技感十足的设备、全神贯注的选手、一丝不苟的裁判,共同交织成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技能竞技画卷,生动诠释着智能制造领域的速度与激情、专注与匠心。

在本次大赛的创新变革浪潮中,新增的展示讲解模块无疑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学记朱东宇穿梭于忙碌的赛场后台,终于寻得片刻间隙,采访到了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校长陈永平——这位在智能制造领域颇具威望,且肩负本次大赛裁判长重任的专业人士。他表示:“我们期待学生们能真诚分享在学校里学习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的独特历程。从基础理论知识的钻研,到实验室里的反复实操,每一个步骤、每一次失败与成功,都是他们成长的足迹。这些经历不仅能展现学生个人的学习蜕变,更能反映出学校教学体系的成效。”

幕后耕耘,情系赛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选手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离不开幕后老师与伙伴的全力支持,而比赛的顺利开展,更仰仗主办方的精心筹划与组织。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指导老师冯琦琨,分享了他们的备赛策略:“早在一年前,我们便着手为此次比赛做准备。起初,以社团形式广泛招募学生,从中进行筛选。在训练进程中,逐步确定最终的参赛选手。今年是我校第三次参赛,虽说没有深厚的竞赛底蕴,但校内浓郁且友爱的学习氛围,成了我们的助力。前期,我们邀请往届学长讲授基础课程,引领学生入门;后期,备赛选手与指导老师一同自学、钻研相关技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比赛样题。”

作为主办方,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为此次大赛的筹备倾注了大量心血。自2019年起,该校便承担起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的主办工作。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副校长马明娟,分享了学校的主办心得:“首先,要站在参赛队伍的角度,全面考量他们的需求;其次,在技术层面,要与企业做好对接,为裁判专家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我们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尽量不干涉赛场内部事务,仅在外围做好服务保障。我们也总结出了‘四心’——耐心、爱心、责任心等,以此作为服务准则。”针对部分学校比赛设备短缺的问题,她坦言:“我校的培训中心是公共开放实训中心,若兄弟学校有需求,可免费使用我们的设备。并且,在比赛前,我们会专门安排半天时间,让参赛队伍熟悉场地,所以这方面基本不会给大家造成困扰。”

星光不熄,技能永续

本届星光技能大赛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已圆满落幕,但职业技能锤炼的号角永不停息。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常辉作为本届大赛裁判员表示:“职业技能大赛是学校人才和技能培养的主线,一方面是学生从中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在将来的工作岗位无缝衔接企业的技术需求。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也促进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改革,把技能大赛的相关的训练内容,包括一些技术技能的要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只是选手,也不止于赛场,广大学生都享受着技能大赛带来的进步。”

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时代,那些在机械传动中沉淀千年的匠人智慧,正通过传感器转化为数字孪生体,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更精准的传承。从扳手到鼠标,从蓝图到代码,变的只是技术载体,不变的是对"极致"二字的永恒追求——这或许就是赛事落幕时,选手们传递的那套工具盒里最珍贵的“零件”:不是精密螺丝刀,也不是编程电缆,而是将每个技术动作都打磨成艺术品的匠人灵魂。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技能大赛,特别是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这样的前沿赛项,正成为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沃土。选手们在此展现的精湛技艺、协作精神与创新意识,正是中国智造未来崛起的希望之光。星光璀璨,技能传承,这场端午时节的智造之约,奏响了上海职业教育的奋进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