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记者团:聚焦技能巅峰对决,共绘职教发展新篇

来源:上海市”星光之约“记者团 时间:2025-06-08

5月24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技术赛项在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启幕。来自全市11所职业院校的44名选手以技会友,在机械装配、程序设计与系统调试的综合较量中,诠释新时代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成果。

5月23日下午,参赛团队便开启赛前“备战模式”。选手与指导教师按序完成比赛抽签后,参与了由赛场技术组组织的安全规范培训,从设备用电到防护用具穿戴均进行实操演练。与此同时,裁判组对30余台套比赛设备开展逐项校验,小至传感器精度校准,大至机械臂运行参数调试,确保竞技平台的公平性与安全性。

24日清晨六点,当第一缕晨光洒落赛场,选手们已完成防护装备穿戴与工位巡检。裁判组现场拆封二次加密的任务书,内容涵盖自动化生产线的机械组装、PLC程序编写及智能系统联调等考核模块。随着倒计时大屏跃动至“00:00”,赛场瞬间响起密集的键盘敲击声与工具碰撞声——某参赛队选手正以0.01毫米的装配精度拧紧伺服电机固定螺丝,另一组则同步进行人机交互界面的逻辑编程。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赛事新增“技术方案路演”环节,选手需在完成8小时实操后,通过PPT演示阐述设备优化思路,将工匠精神与创新思维融入作品呈现。  比赛现场,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高炬一行重点考察了校企共建的“智能产线实训平台”。该平台参照工业4.0标准搭建,集成了发那科机器人、西门子控制系统等企业级设备,实现竞赛场景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吴敏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转型,此次赛事设置的柔性生产线调试项目,正是模拟汽车零部件智能加工的真实工况。”

指导教师臧欢揭秘备赛“模块化训练法”:“我们将机械安装分解为‘基准找平-部件预装-精度校验’三阶段,配合VR虚拟装配系统开展训练,使选手的平均装配效率提升40%。”这种“虚实结合”的训练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重复训练的效率瓶颈。

作为上海职业教育的品牌赛事,“星光计划”已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性机制。本届机电一体化赛项联合上海电气集团等12家企业制定评分标准,赛后即刻启动“赛事成果转化”工作,将优秀解决方案纳入院校实训课程。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表示,将以赛事为契机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建设,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为集成电路、新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输送复合型技术人才。

当最后一组选手完成设备断电封存,赛场响起热烈掌声。这场汇聚青春匠心的技能盛会,不仅丈量出职业教育的育人厚度,更在产教融合的沃土中,为“上海制造”的未来种下一颗颗璀璨的“星光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