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记者团:数字技能与AI创新赋能的实践探索

来源:上海市“星光之约”记者团 时间:2025-06-09

初夏的申城涌动着数字浪潮。2025年6月1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项目决赛在上海鸿文国际职业高级中学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市47所中职院校的141名“数字工匠”汇聚于此,在代码与数据交织的赛场上展开了一场紧张激烈的技能对决。窗外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恰似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较量奏响激昂序曲。

从工具操作到生态化能力考核

本次大赛,计算机应用项目的赛制创新成为显著亮点,有力引领学子迈向时代前沿。 作为上海职业教育领域标杆赛事,裁判长王苇老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本届赛事核心在于打破传统,考核不再是孤立的Office模块测试,而是对职场真实场景的数字推演。”今年首次摒弃Word、Excel、PPT独立考核模式,要求选手在2小时内完成“数据筛选- 制作-图表整合文档”闭环任务,即用Word 搭建结构化内容框架,借助Excel完成数据清洗与动态图表生成,最终以PPT为载体,将数据结论与创意表达编织成具有商业逻辑的叙事链。

“若Word文档的数据分析维度缺失,Excel图表将缺乏数据支撑,会直接导致PPT叙事逻辑断裂。”鸿文国际雀冰老师,作为连续两届指导参赛的资深教师,谈及跨平台协同考核时,对其中的严谨性感触颇深。过往备赛“单点突破”策略,在如今“环环相扣”考核设计下彻底失效。

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刘洋老师也表示,今年赛制新增AI技术与编程内容,灵活度较往年显著提升,由于缺少往年真实样例参考,比赛内容对于师生而言皆充满未知,只能在不断探索尝试中前行。

从竞赛标准到教学范式的深层变革

在编程能力考核中,Python模块创新性引入“逻辑拓扑连线题”。人工智能模块则成为核心创新支点,聚焦于改善“AI 幻觉”问题。在比赛最后半小时,选手需运用 DeepSeek 等工具完成文字素材和图片生成,为国漫制作宣传图册。裁判长强调,此类考核不仅要求选手熟练运用AI工具,更需具备借助AI工具解决真实情景中复杂问题的能力。

赛事推动计算机教育从“工具操作碎片化教学”转向“问题解决方法论培养”。Excel教学侧重函数认知训练,AI模块促使课程聚焦于如何运用AI、如何用好AI。本届赛事通过“技术场景化、能力多维化、需求具象化”设计,构建职业技能竞赛2.0版,不仅定义数字化人才能力标准,更揭示职教新方向。正如裁判长王苇所言:“比赛的终极价值,是让选手成为技术人文主义的践行者。”

从赛场到未来的职业之旅

当选手们走出考场,窗外狂风骤雨仿若为他们奏响欢庆之曲。杨旻昱同学将训练笔记贴近胸口,指尖因两小时的高强度操作微微发颤。回想起三个月前实训室内,为修复一个Excel动态图表公式熬过一个下午;忆起指导老师陪她反复推敲PPT里难题时,窗外梧桐树从抽芽到绿意葱茏的蜕变。此刻,赛场外上海经初夏暴雨冲刷,透亮清新。

这便是“以赛促学”的真谛所在。当144 名“数字工匠”在赛场上完成从“工具操作者”到“问题解决者”的蜕变,他们收获的绝非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一套受益终身的“数字生存法则”。那些赛场上被迫攻克的难题,终将化作未来职场中面对复杂项目时的从容底气。

正如暴雨洗礼后的申城,每一滴水珠都在折射数字时代璀璨光芒。职业教育给予的,是从不是某项技能速成秘籍,而是让人在技术浪潮中始终保持“破浪前行”的生命力。当这些“数字原住民”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久远人生中,面对AI重构产业、元宇宙催生新场景,他们仍能以赛场上淬炼出的“结构化思维+跨界应用”为锚点,将代码严谨与创意灵动熔铸成持续进化的核心竞争力。这场以赛促学的变革,早在少年们敲下第一行代码瞬间,便悄然埋下改变命运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