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记者团:墨香载星光,传统笔触遇见少年锋芒
2025年5月25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硬笔书法项目在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来自上海市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等51所学校的147名选手在此齐聚,角逐硬笔书法桂冠。
硬笔书法赛项要求学生在1小时内完成三个竞赛内容:模块一(占比50%)要求用楷书书写一首七律,楷书是所有书法训练的核心基础,该项旨在考察考生在架构、笔法、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功;模块二(占比35%)同样是书写一首七律,但学生可以在行(行草)、隶、草三种书体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考察考生对自己所选书体的理解。不同于前两个模块提前公布内容,第三个模块(占比15%)现场给定一篇现代文,更加接近平时书写的情境,考生可采用楷书、行(行草)、隶、草书中的任何一体,限制更少,但难度最高,也最能促进日常书写。
作为该项赛事的承办方,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的副校长顾秋芳表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承接硬笔书法赛项承办任务后,学校迅速行动,全方位推进筹备工作:一方面,完成《赛务手册》编制、安全应急预案制定、全程监控设备部署,组建参赛校工作群保障沟通顺畅;另一方面,精心筹备赛场,调试考场设备,按高标准布置阅卷室,同时构建起严密的公平与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赛事万无一失。校领导亦多次带队开展实景演练与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以最高标准为赛事保驾护航。
早上七点四十五分,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选手们汇聚到8号楼的2楼。抽签箱前,指尖与纸签的碰撞声此起彼伏,编号化作命运密钥,将百余位选手引向不同的教室。监考老师的声音如清钟敲响,规则宣读后,临摹样本依次下发,选手们也开始了观察。当分针指向九点整时,赛场骤然沉寂。百余只水笔宛如蓄势待发的弓箭,考场上瞬间充满笔划过纸的沙沙声。窗外树影婆娑,与室内翻飞的笔尖共舞。
上海市宝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葛玉华莅临比赛现场,指导赛事工作并观摩学生比赛。他认为,硬笔书法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是一项极具价值的技能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学生使用电脑的频率大幅增加,相较于过去,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弱化。而举办此类比赛,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也对弘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意义深远。身为中国人,我们理应对此给予坚定支持,并积极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的教研员应宏芳担任该项比赛的裁判长。她分享道,写字能让人的心情平复下来,当专注于点画和结构时,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从最初作为语文老师带队参赛,到如今担任裁判长,她欣喜地看到,很多学生因为比赛爱上了写字,因为爱写字,所以爱做笔记、爱做作业、爱做书摘,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在长期练习写字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变得气定神闲,更因为能写一手好字而获得自信,赢得他人的尊重。临帖的时候感受不同艺术家的风格,找到与自己审美契合的字体,也是感受汉字文化的一种方式。
她表示,作为通用类项目,硬笔书法始终强调基础性和应用性,倡导人人会写、人人参与。让中职学生都能写一手好字,正是这个比赛的根本意义所在。虽然这项比赛形式简单,但其意义却十分深远,她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中职生积极参与到这项赛事中来。
比赛结束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乔培莹老师和上海食品科技学校的徐冰老师接受了学生记者的采访。
乔培莹老师在分享带赛经历时,特别提到一位令她印象深刻的学生。这位学生凭借扎实的隶书功底成功入选参赛队伍,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的楷书基础却相对薄弱。面对这一情况,这位学生展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勤奋品质,坚持每天完成一整张练习纸的书写训练。在指导过程中,乔老师根据学生的书写问题,专门设计了一套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经过系统的练习,学生的书写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虽然整体书写还待提高,但他已经掌握了基本笔法和汉字结构要领。最让乔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在比赛最后一个模块——要求选手通过书法作品展现对诗词内涵的理解与感悟时,这位学生表现尤为出色。他能够巧妙地通过字体大小的变化和整体布局的调整,将诗词中的情感呈现出来,这点很值得肯定。
徐冰老师表示,他带了多届学生后发现每过一两年,学生们的想法和观念都会有所变化。这给教学带来了挑战,促使他意识到必须先深入研究学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谈到具体的指导方式时,他提到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来锻炼学生。比如在练习场地的选择上,他不局限于书法室和教室,而是会有意识地安排不同的环境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适应各种嘈杂的环境。毕竟赛场情况多变,如果静谧的环境被打破,学生需要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此外,他也会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指导老师的专业点评、学校领导的鼓励、以及家长看到进步后的肯定,这些反馈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维度的裨益。
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的刘婉晴同学,在学校担任学管会主席一职,日常事务繁多,得知她获得参赛资格后,老师们减轻她的干部工作,全力支持她备赛。据她描述,她刚开始练习状况频出,写的字不仅字形歪扭不规范,而且毫无笔锋可言,与优秀的书写水平相差甚远。但她并没有因此退缩,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形,她都反复揣摩练习。她还分享了一个赛前的暖心小故事。可能因为训练过于刻苦,比赛当天她的手臂酸痛不已,幸运的是,指导老师王春华老师细致周到的后勤保障为她解了围。王老师带来了滚烫的豆浆和包子作为早餐,恰好可以让她热敷缓解症状,最终让她以最佳状态完成了比赛。
当最后一抹墨痕在比赛用纸上从容收锋,这场名为“星光计划”的比赛已悄然化作火种,在每一位参赛选手的心中燃烧。有人以笔为桨,在传统与现代的墨海中摆渡千年文脉;有人以纸为桥,架起了传承中华文化的桥梁。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人们探寻“硬笔书法为何绵延不绝”,答案就藏在少年的笔墨之下,也藏在每一滴浸润着热爱的墨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