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记者团:技能与创新并进,共筑智能网联汽修人才高地
扳手轻响,屏幕闪烁,专注的目光在复杂的汽车部件间游走……2025年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项目决赛在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全市8所学校的16支队伍、48名选手(涵盖学生组与教师组)齐聚于此,展开激烈角逐。赛事严格对标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借鉴世界技能大赛模式,设置汽车维护、发动机检修、行驶制动检修、电器检修四大核心模块,全面而深入地考察了选手的专业技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该项目于2021年纳入“星光计划”技能大赛,旨在为智能网联汽修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赛场上,选手们在面对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检查与维护、充电系统现象诊断等挑战时,展现出对前沿技术的深刻理解和精准驾驭能力。
标准为底线,创新寻突破
赛前,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汽车服务系部精心筹备,从场地规划到设备调试,从人员安排到流程演练,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斟酌、精益求精。选手们各个精神饱满、沉着冷静,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巧,在赛场上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水平。
如何在标准化训练与创新突破间找到平衡?带队老师们分享了“秘诀”:他们将70%-75%的训练时间“砸”在标准化上。拆装部件、检测流程,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规范,让“肌肉记忆”成为本能。“反复练习,就是把规范刻进骨子里,这样赛场应变才不慌。”剩下的20%多时间,则用来“制造麻烦”——设置刁钻的模拟故障点。“比如故意‘埋’个复杂故障,逼着他们跳出固有思维。”这种“难题刺激法”,正是为了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锻造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
面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迭代,老师们也在积极探索保持教学内容先进性的方法。校内研讨、校外培训、深入企业实践、紧盯学术网站和行业公众号……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库,只为把行业最鲜活的“血液”——最新的技术和工艺,第一时间“泵”进课堂,让学生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在标准中融入创新,在训练中获取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深入了解赛事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视角。
驻星光赛场,秀“排雷”技艺
赛场上,空气仿佛凝固,只剩下设备运转的细微嗡鸣和选手间偶尔的低语。选手们全神贯注,目光如炬,紧紧锁住手中的工具和面前的“钢铁伙伴”。
在汽车维护这一模块,选手们俯身细查轮胎纹理,精确测量机油液位,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每一步操作都严谨记录。在发动机检修环节,选手们坐进车中,面对复杂的“汽车心脏”,冷静分析故障现象,逻辑清晰地一步步“排雷”,精湛技艺引得场边观摩的老师频频颔首。在行驶制动检修区域,选手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输入一串串的信息测试着制动系统的性能,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
赛场上每一位选手的背后不仅是科学方法和汗水的交织,还有坚持的力量和热爱的光芒。他们放弃休息时间,一头扎进实训室,从晨光熹微到夜深人静,不断重复拆装发动机、排查电路、模拟流程等动作,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练到完美。技能竞赛,三分靠技术,七分在心态。除了日常的训练,在技能竞赛的舞台上心态也格外重要。选手的专业素养往往体现在三个关键维度:首先是饱满的精神面貌,这不仅是自信的体现,更是长期训练积淀的自然流露;其次是动作的规范性,每一个拆装动作的力度、角度都要精准到位,展现肌肉记忆的完美呈现;最后是流程的严谨性,从工具取用到操作步骤,必须严格遵循行业标准。
于赛外全力以赴,让未来继续可期
展望未来,赛事将全方位、深层次地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开展更多定向培养、联合实训等项目,为学生搭建起连接校园与企业的坚实桥梁。学校将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
另一方面,强化对“潜力新星”的后续培养。为比赛中崭露头角的选手提供更深入的专业培训和实战机会,助其技能持续精进,确保每位人才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加速成长。
“星光计划”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赛事也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积极对标国际同类赛事,组织选手参与国际交流,与世界顶尖好手同台切磋。通过这个窗口,选手们能零距离触摸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最新技术脉搏,汲取国外先进的维修理念和诊断“秘籍”。
相信在各方的合理灌注下,“星光计划”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赛事这片沃土必将成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摇篮,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冲向新高度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