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记者团:虚实交融,技能比拼展风采
2025年6月2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制作与应用赛项在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成功举行。本次大赛汇聚了来自16所职业学校的96名选手,他们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共同呈现了一场虚拟现实的视觉盛宴。
为期一天的大赛设置了“项目设计”“模型制作”“动作交互制作”以及“引擎制作”四大模块,旨在激发参赛者在虚拟现实领域的热情,提升其设计能力和AI工具使用水平,同时培养AI+设计素养。大赛不仅是一次技能的较量,更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重要实践,有助于发现并弥补在校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大赛基于选手的项目设计、规划能力、三维建模能力、虚拟现实环境中的动作交互设计与制作能力、虚拟现实引擎应用能力展开。大赛以团体赛形式进行,每支队伍由3名选手组成。竞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队伍需在4小时内现场完成技能比拼,并制作展示讲解的PPT;第二阶段,各队伍根据抽签顺序进行PPT展示讲解,每组展示时间不超过8分钟。紧凑的赛程安排和繁重的任务为选手和指导老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6月2日清晨6:30,参赛选手们便齐聚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大礼堂签到,依次抽签决定比赛顺序。8:00整,选手们准时进入赛场,开始了激烈的技能比拼。
赛场上,选手们分工明确,争分夺秒地完成各项任务。他们紧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跳跃,整个赛场充满了紧张而有序的氛围。经过四小时的激烈角逐,选手们终于完成了各自的作品,陆续走出机房,脸上洋溢着疲惫而满足的笑容。
短暂的休息后,迎来了下午的展示讲解环节。选手们根据上午抽签决定的顺序,依次上台进行作品展示和讲解。下午17:30,所有参赛队伍均完成了PPT展示讲解,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赛后,记者采访了裁判长赵贵胜教授以及部分参赛选手。赵教授表示,他在大赛期间观察到选手们成功将AI技术融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制作中,这是未来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他强调,虚拟现实技术的亮点在于与AI文化的深度融合,它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更需要融入人文艺术元素,创造出有温度、有情感的虚拟世界。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指导老师王诺琳老师分享道,在数月的备赛过程中,选手们遇到了三维建模、骨骼绑定、动作捕捉、VR引擎连接等多种技术难题。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共同学习,他们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在赛场上展现了最好的作品。
来自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的选手徐佳、曹耀文和张翰瑞同学表示,他们在备赛过程中准备充分,比赛当天分工细致、各司其职,顺利完成了作品。徐佳同学还提到,在备赛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她会借助AI工具生成参考图例来帮助自己完成建模。
来自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的王昕瑶同学则表示,这次比赛让她提高了信息整合能力,积累了建模经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本次大赛结合当下AI技术与新媒体、电商、广告、游戏等技术内容,为参赛者提供了拓宽视野、技能成才的宝贵机会。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加快虚拟现实技能人才培养、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期待参赛选手们能够在此次大赛中收获佳绩,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