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记者团:大数据集群与运维搭建赛项裁判长何淼解码“技能+表达”育人逻辑

来源:上海市“星光之约”记者团 时间:2025-06-17

2025年6月8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大数据集群与运维搭建赛项在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开赛。一群有实操技术、会讲解方案的中职生站上赛场。小记者全程直击赛事,并专访裁判长——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何淼教授,听他解码赛事背后的育人逻辑。

赛场直击:从代码到讲解的双重挑战

赛项要求3人团队在4小时内完成六大核心模块的技术实操,同时将复杂技术思路提炼为可视化汇报方案,让选手们从“幕后操作”走向“台前表达”。

首次增设的8分钟团队展示讲解环节对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但缩短了汇报时长,由此构建出“技能竞赛+团队配合+展示讲解”三层评估体系。

何淼介绍“从搭建Hadoop大数据集群、编写Python数据采集脚本,到用Tableau制作动态报表,每个环节都考验着选手对技术工具运用的熟练度。更具挑战性的是,他们还要借助PPT,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向评委清晰阐释解决方案。”

他同时指出:“比赛就像‘数字战场’,一个错误可能导致数据全链路故障,而讲解环节则要求选手把‘技术语言’翻译成‘业务语言’,这也是企业看重的能力。”

创新赛制:智能评与人工审的精准协同

面对32支队伍和众多评分项以及当天就要公布比赛成绩的现实。何淼表示这确是难题,但并非不可突破。

为了公平高效地评判32支队伍的表现,何淼介绍本届赛事首次采用“智能评分+人工评审”并行的评分方式:12名裁判提前编写评分脚本,待4小时竞赛结束后,系统自动抓取指标数据;展示讲解环节,7位裁判从“逻辑清晰度”“团队默契度”“创意亮点”等维度现场打分,现场采用“学生不动,裁判动”的方式,7位裁判按顺序进入对应教室,所有队伍面对同一裁判阵容,最大限度保障评分标准统一。“多花时间确保公平,是对每个选手的尊重。”何淼解释。

“作为裁判长,不参与任何评分,仅负责最后统分,确保赛事公平竞赛、公开判赛、公正结赛。”何淼强调。

他同时指出,赛事不仅看“结果”,更重“过程”。通过比赛,希望可以鼓励中职生们在热爱的专业上不停探索、精益求精,让比赛成为他们真正的成长课堂。

育人逻辑:解码“技能+表达”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AI技术普及的背景下,赛事为何还强调“表达能力”?何淼指出:“企业需要的不是‘代码执行者’,而是能‘用数据讲话’的复合型人才。”本届比赛正是通过“技术操作+方案讲解”的双重考验,鼓励更多中职生既懂Hadoop、Python等硬核技术,又能有效沟通,阐明问题解决的方案。

“今天的赛场新星,终将成为明天的产业力量。” 何淼的寄语,道出了 “星光计划” 的育人初心。”当越来越多“既会搭集群、又能讲方案”的中职生站上赛场,他们点亮的不仅是赛场星光,更是职业教育与数字经济同频共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