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职校:墨韵凝香 笔绽风华

来源: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 时间:2025-06-18

01【以笔为剑,共赴翰墨之约】

2025 年 5 月 25 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硬笔书法比赛在 宝山职业技术学校盛大开赛。作为职业教育比赛的重要平台,本次赛事吸引了全市 51 所中职院校的百名余选手同场竞技。在横竖撇捺的世界里,选手们以硬笔为剑,以纸张为疆场,用笔墨诠释汉字之美,展开了一场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职业教育融合的精彩较量。

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 高度重视此次比赛,组建了由语文教研组组长徐静带队、语文教师郑琳琳和校外资深书法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团队。经过校内层层选拔,最终确定2410班严聆恩、2405班刘馨悠、和2404班张子淇三位同学代表学校参赛。他们怀揣着对硬笔书法的热爱与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踏上赛场,力求在方寸纸张间书写出职业学子的艺术风采。

02【备赛纪实:匠心研磨,淬笔成锋】

自接到比赛通知起,师生团队便开启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紧张备赛。指导教师们深入研究赛事规程,针对模块 A 楷书基础竞技、模块 B 非楷书字体创作、模块 C 综合艺术表现三大模块,制定了系统的训练方案。考虑到选手在字体专长上的差异,团队采用 “一对一” 指导与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模式,确保每位选手都能发挥优势、补足短板。

在模块 A 的训练中,选手们以规范书写为核心,每日临摹经典硬笔楷书字帖,从《灵飞经》的灵动秀美到《九成宫醴泉铭》的严谨法度,反复锤炼笔画的起承转合与字形结构的平衡之美。为提升简体字书写的规范性,教师还引入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片段作为书写素材,强化文字内容与书法形式的融合。

针对模块 B,选手们依据自身特长分别主攻行书、隶书或草书。擅长行书选手刘馨悠沉浸于《兰亭序》硬笔临习,通过调整笔尖压力与行笔速度,捕捉行书的飘逸韵律;擅长隶书选手严聆恩则从《曹全碑》汲取灵感,在硬笔书写中尝试表现蚕头燕尾的独特韵味。团队定期组织字体赏析会,分析不同书体的风格特点,拓宽选手的艺术视野。

在模块 C 的综合创作训练中,选手们围绕 “诗词歌赋” 主题,将书法技巧与艺术构思相结合。从内容选材、字体选择到章法布局,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指导教师通过模拟命题创作,培养选手快速构思与临场应变能力,要求作品既要体现扎实的技法功底,又要传递独特的艺术审美。

03【赛场直击:墨染芳华,自信挥毫】

比赛当日,选手们早早抵达赛场,在紧张而庄重的氛围中开启创作之旅。开始比赛之前选手们拿出日常练习的状态,在休息室静心练习,让自己迅速进入书写状态。指导老师在旁稳定选手心态,鼓励选手赛出真实水平。上午9:30-10:00的一个小时内,他们需依次完成三个模块的作品。面对高强度的赛程,群星职业技术学校的选手们沉稳自若,展现出扎实的备赛成果。

04【赛后反思:以赛促教,薪火相传】

此次硬笔书法比赛不仅是技能的较量,更是一场传统文化的深度浸润。对于参赛学生而言,备赛与竞赛的过程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长。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磨砺了耐心与毅力,在对经典文本的书写中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更在与对手的交流中拓宽了艺术视野。正如严聆恩所言:“每一次提笔都是与汉字的对话,这次比赛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硬笔书法的无穷魅力。”

对指导教师团队来说,赛事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通过备赛,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将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性。未来计划在日常教学中增设硬笔书法专题课程,引入更多数字化教学资源,如书法 APP 辅助练习、名家书写视频赏析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开发个性化书法训练方案,让硬笔书法成为学生职业技能的有益补充。

此次赛事也为中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更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中职学子以笔为媒,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