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职校:镜头书写光影·创意点亮未来
2025年6月7日至8日,第十一届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短视频制作”比赛在上海信息管理学校如期举行。我校2205张泽臣、2205顾凡、2306张婷和2205吴晟祯、2306郭兴奥、2306郑语这两支队伍,在领队老师黄慧琳,指导老师翟钰颖、陈亚博的带领下,以镜头为笔、以创意为墨,角逐这场融合技术与艺术的巅峰赛事。
01赛场拼搏:两天赛程的创意攻坚
6月7日,选手要在4小时内完成主题短视频全流程创作。视频剪辑模块需依解说词,运用软件完成剪辑与特效;策划书撰写考验逻辑与创意;制作反思模块需分析短视频制作内容。
6月8日,选手5分钟PPT演讲,考察逻辑梳理与舞台表现力。
02匠心备赛:分阶打磨的成长体系
自入选参赛名单起,师生团队开启“阶段特训”:
(一)基础夯实阶段:筑牢根基,厚积薄发
在基础夯实阶段,重点讲解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技巧。
(二)专项提升阶段:精准突破,精益求精
进入专项提升阶段,根据选手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针对不同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和指导。
03选手感言
郑语:在这次比赛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磨炼与挑战,在熟练专业软件操作的同时,更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的参赛内容,从0到1再到10,这都离不开队友和老师的努力。我期待下一次比赛与挑战的到来
郭兴奥:这场比赛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比赛,我不仅学到了视频剪辑等专业知识,更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从构思到完成,每一步都离不开队友的默契配合和老师的悉心指导。这段经历让我成长许多,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在专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吴晟祯:很荣幸能参与星光杯项目,负责策划书撰写与片头片尾制作。起初面对陌生的软件和策划框架,常因细节疏漏手忙脚乱,但在团队协作中,我一遍遍打磨策划逻辑,跟着教程钻研剪辑技巧,从调色参数到转场设计,从文案排版到时间轴校准,终于让想法在屏幕上成型。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从零到熟练的蜕变,不仅是技能的成长,更是在试错中拥抱进步的勇气。感谢星光杯,让我在光影里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星光。
张婷:这次比赛的结果虽然尚未确定,但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远比成绩更值得铭记。我和我的队友为同一个目标熬夜修改的时光,是最珍贵的回忆。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会以更扎实的专业能力、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创作,期待下次能带着更好的作品取得更好的成绩。
顾凡:经过半年的星光杯培训,我深刻体会到成长不仅源于知识的积累,更来自比赛的压力与团队的协作。每一次备赛和实战都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自己的不足,也锤炼了抗压能力和临场应变力。在高压环境下,我学会了调整心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更冷静地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让我意识到从分工到磨合,从争论到默契,我懂得了倾听、沟通与信任的价值。成功时我们共享喜悦,挫折时彼此支撑,这种凝聚力远比成绩更珍贵。未来,我会继续以谦逊的态度学习,在团队中发挥所长,与伙伴们共同成长。这段经历,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心灵的蜕变。
张泽臣:回顾这半年来的比赛历程,仿佛置身于一场跌宕起伏的探险之旅。从筹备阶段的严谨备战,到赛场上的激战对决,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记得在备战的日子里,我们团队日夜兼程地研究策略,磨炼技艺,反复排练比赛情景,不容忽视任何细微之处。我们剖析对手的比赛录像,寻找他们的破绽,同时不懈地巩固自身的优势。站在决赛的舞台上,紧张的氛围仿佛令人窒息,然而正是这份压力激发了我们的潜能。在决赛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智斗对手,更要克服内心的压力。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困境中捕捉转机……这半年的竞赛历程,不仅让我在技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深刻理解了团队合作的价值,以及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成长壮大的意义。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段经历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无价的瑰宝,激励我在未来的旅途中勇往直前。如今,半年的时光已然流逝,于我而言,这并非终点,而是全新征程的起点!
04结语:星光为引,创意无界
选手在“星光计划”中的表现,生动诠释了中职学子以创意为翼、以技术为舟的职业追求。我们会继续秉持“以赛促教、以创育人”的理念,将短视频制作赛事作为融合艺术审美与技术实践的教学试金石,促进师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