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五月的汽修实训室里荡漾着工具轻碰的脆响,当她摘下手套时,指腹依旧残留着浅浅的螺丝刀的压痕。阳光无忧无虑地透过玻璃窗跳到她散落在桌子上的笔记。
“如果是一等奖,心情如何?该怎样奖励自己”
“开心。我觉得这半年的心血没有白费。给自己”打赏“一盒乐高拼图。”蔡莉艳老师的笑容干净而明亮,像是雨后初晴的天空。
既来之,则安之
“其实我之前很喜欢历史,但最后阴差阳错地进了汽车专业。”谈及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蔡老师的思绪飘到了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当时的她骨子里浸润着对历史人文的痴迷。未曾想过今后会和复杂的电路图紧密相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像是一张未知的航海图,将她引向了未知的海域。
“不过我平时很喜欢做一些手工,也会看汽车比赛。”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蔡老师一开始接触汽修的时候算不上热爱。直到经年累月地接触后才逐渐寻找到了有趣的地方。就像排布,出现的每个故障其实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简单,可能是很多个不同的故障合并在一起。那到底先排哪个故障?是从表面入手还是从故障现象入手?还是自己设计好流程?在这个过程中,蔡老师觉得事情变得有趣了起来。“就把它当成一种游戏去玩。”如果没有方法,那就会一直卡在这一关,逐渐丧失了兴致,但突然有那么一瞬间想到了通关方法,那就会变得有趣。
汽修行业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被划分为“男性主场”。扳手的重量,机械的复杂,拆装的力气,这些似乎都与女性细腻的特征相悖。蔡老师从不避讳这一困境。“力量不够。”成为一个难题。去拆一个东西的时候是真的拆不动,那这时候蔡老师就需要花更多时间寻找窍门,找到能够攻克这一难关的方法。但女性的优势也逐渐显现——细心。她喜欢整理,“我会把自己做的东西整理成文字或者把整个流程梳理得更直观。”一方面,这样可以不断改进优化流程,另一方面也为下次比赛留了文字记录。
即教练又是选手
这一次的备赛路算得上坎坷。蔡老师身负双重角色:既要指导三名学生冲击汽车技术赛项,又要为自己而战。时间被切割得精准:“下午四点半到八点教学生,八点半以后我自己练”当师生项目重叠时,实训室变成了教学相长的熔炉。工具碰撞时的轻响,讨论声,鼓励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向前的张力。
这次的比赛赛程在赛前两周才公布,“我们是5月25日比赛,大概前两周才刚刚出赛程,你才知道要比什么。今年出赛程都特别晚,大概两个礼拜才知道要比什么项目,跟以往完全不同。”蔡老师需要在短短的十四天里攻克三个全新的实操项目。“不管是体力上还是其他方面,其实对一个女老师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其实会有点崩溃。”时间像是沙漏里的沙飞速流逝,焦虑感如影随形。
更大的压力还来自她的学生谈施圻。这位高三的学生,曾在上一届比赛中因为一个关键的电路故障排查失误,与梦寐以求的一等奖失之交臂。那次失利,像一个沉重的烙印刻在他心里。此次比赛,他背负着在毕业前为学校争光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被“会不会再次掉链子”的巨大恐惧所笼罩。“他已经高三了,想在毕业前再拿一个奖,为学校争光,但又很担心会跟上一次一样,突然掉链子,所以心理压力非常大。有几天他处于崩溃状态。” 看着学生濒临崩溃的状态,作为老师,她感同身受。
蔡老师深知,空洞的安慰无法驱散失败的阴影。她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安抚,而是选择了一种最踏实,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直面恐惧。“他上次是在故障点这里出了差错,所以我们就反复把这个故障点从理论到实操反复熟练,让他知道自己可以做到。”蔡老师给他设置了更多不同的故障,而谈施圻都能一个一个去攻克。“这样他的自信心就自己建立起来了。” 当谈施圻终于能够流畅,精准地解决那个曾经绊倒他的难题时,那份从指尖传递到心底的掌控感,远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力量。
对于这次全新的赛项,“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恐惧”。既然之前没做过,蔡老师就先开始动手做。先花一个礼拜的时间去摸电路图。当她弄懂了,就不再恐惧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谈施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天赋型选手”。“但他努力。”蔡老师一下子就想起了三年前还是高一新生的他。那时候,他是被抽选上来的选手,老师并不看好他,就连他的班主任都说“他当时来学校唯一干的事情就是睡觉。”
但比赛改变了谈施圻。他靠着自己过硬技术超过了种子选手。当然,这份改变的原因中,蔡老师的比重何其多。
谈施圻当时的拦路虎是发动机气缸圆柱度测量中的一个抽象计算环节。——需要量取三个不同平面上的数据,然后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再除以二。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对于空间感和抽象思维稍弱的谈施圻来说却有些犯了难。“他第一个有点不能理解,第二个算不出来,一直会算错,一直会算错…”蔡老师反复讲解公式无效后,她开始尝试跳出思维定式。后来就给他想了个办法“我说你也不要记数据了,你就记他动了几格,几格总归记得住吧……然后用这个格数去减,就不要用数字去减了。”这种另辟蹊径的方法让谈施圻困扰多时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蔡老师的教学中,她从未灌输过“唯一答案”的概念。当学生们争论美系车与德系车电路排查方法孰优孰劣时,她并不急于评判,而是将两种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解决方案都清晰地展示出来:“汽修如医病,能根治故障就是好方法。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个是60分,哪个是100分,因为每种方法都是合理的,但不一定是每个人觉得最完美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种态度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同学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谈施圻将高一时蔡老师指导他做的笔记、画的分析图、整理的试卷,都翻了出来,与备赛期间学到的新方法进行仔细对比、融合。“他会翻以前一年级的笔记,看笔记和现在方法哪个更适合他,也有自己总结的习惯。”
最终,他梳理出了一套融合了新旧知识、更契合他自身思维习惯的个性化电路排故方案。
蔡老师不仅教会了他们怎么样比赛,更教会了他们未来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拥有了独立行走于技术道路上的能力。
从迷茫到探索
当话题的指针缓缓转向汽修专业未来的发展轨迹与个人职业规划的蓝图时,蔡老师那原本洋溢着温暖光芒的眼眸中,不经意间掠过一抹难以言喻的凝重。这抹凝重,如同晨曦中悄然弥漫的薄雾,虽轻却带着不容忽视的重量,映照出她内心深处对行业变革的敏锐感知与深刻思考。她轻轻叹了口气,坦诚地吐露了两个字——“迷茫”,那声音里既有对未知的忐忑,也蕴含着对现状的清醒认识。
这份迷茫,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深深植根于她所处的行业巨变漩涡之中。智能时代的浪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席卷而来,不仅重塑了汽车制造业的格局,也对传统汽修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熟悉的燃油汽车维修知识体系,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技术的冲击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蔡老师深知,若不及时调整航向,汽修专业的学生们或将在这场变革中迷失方向,难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然而,面对迷茫,蔡老师和她的教研组并未选择退缩或停滞不前。相反,他们以一种更加坚定的姿态,踏上了探索与创新的征途。他们深知,要想在这场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与新能源维修相关的前沿知识与技能。于是,一系列与新能源维修紧密相连的行业认证课程应运而生,成为他们教学探索中的新亮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蔡老师和同事们亲自投身到新能源维修知识的学习与证书考取中。“所以我们一直在考一些跟新能源相关的证书,”蔡老师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务实与前瞻,“我们自己先学懂弄通,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了解到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更能显著提升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蔡老师和她的团队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未来专业方向的深刻思考与教学重点的精准把握。他们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引路人,凭借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行业的执着,努力为汽修专业的学生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实现破局与新生。
今年,已经是蔡老师从业的第十年了。她对比赛结果稳操胜券。然而,当掌声退潮,灯光转暗,她最珍视的身份始终都是老师。在传统汽修教育面临智能化转型巨浪的今天,蔡老师以热爱为锚,稳稳扎根于这片她深耕的土地。那些被她赋予勇气,学会了排解电路故障也学会拆解人生困境的同学也会始终带着这份力量在自己的道路上稳扎稳打。
“有什么想对十年前的自己说的吗?”
“很老套的一句话,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是啊,找到汽车故障的原因和探寻历史之谜同样令人着迷。因为热爱绵长,可令岁月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