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校:键盘上的星光:一名职校生的人工智能突围战

来源:上海商业会计学校 时间:2025-06-29

站在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场外,回望备赛的三个月,那些在实训室通宵调试代码的凌晨、被画满批注的错题本,还有队友们互相调侃的欢笑声,此刻都化作记忆里跳动的星子,照亮了这段从“代码小白”到“赛场尖兵”的蜕变之路。

集训首日,投影幕布上滚动的“人工智能算法”如同天书。当刘丹老师用“教孩子认苹果”的比喻拆解图像识别原理时,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打破了紧张氛围。有人在草稿纸上把苹果画成西红柿,惹得大家笑作一团;而我攥着发烫的数位笔,在平板上反复勾勒苹果轮廓,突然意识到——原来冰冷的代码背后,藏着如此生动的智慧。

第一次摸标注软件那天,我误删了重要设置,急得鼻尖冒汗。指导老师快步上前,沾着粉笔灰的袖口掠过键盘,行云流水地恢复数据:“看,这就像给电脑戴上精准的‘眼镜’,每个标记点都是它认识世界的钥匙。”这句话像一粒火种,点燃了我探索AI世界的热情。此后的日子里,我的课桌抽屉塞满了错题本,那些把“过拟合”调侃为“死记硬背课文”的批注、用“拆自行车零件”类比模型调优的手绘示意图,都成了独属于职校生的学习密码。

当24级学弟攥着皱巴巴的理论提纲求助时,我翻开写满涂鸦的笔记:“数据清洗就像挑苹果,剔除烂果才能保证质量;特征提取就是抓住红与圆的关键——你看,代码世界也有生活的影子。”在互相答疑的过程中,我们把晦涩的术语编成顺口溜,将复杂的流程画成漫画,知识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生根发芽。

考场瞬间,数据指令里的条件反射。指尖碰到键盘系统加载的CSV文件在屏幕上铺开的刹那,心里的紧张就变少了。交卷前检查数据输出结果,分组统计的柱状图和真题示例高度吻合。看着屏幕上"考试完成"的提示,忽然想起刘老师说的"数据处理考的不是语法,是把常用指令练成肌肉记忆"。走出考场,走廊玻璃映出自己的影子——书包侧袋露出的真题打印页边角,原来那些在电脑前刷到屏幕变蓝的夜晚,早已在时光里悄然生长,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

所谓“匠心”,就是把“教电脑认东西”这件事,从“看不懂”练到“做得好”,再带着别人一起往前赶。我知道,这场“星光”照见的,是我们用双手铺出来的路——只要肯下功夫,课本上的“人工智能”,也能变成手里实实在在的本事。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坚持与努力,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队友合作。我的每点击一下鼠标,都像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那些磕磕绊绊的学习日子,如今都化作了赛场上的从容与自信。

如今,回顾这段难忘的星光之旅。我明白,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积累与沉淀。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笨功夫”,正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光继续前行,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