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工业:星光计划展技能 精工细琢显匠心

来源: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 时间:2025-07-07

2025年5月23日至24日,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加工技术”赛项在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举办。我校6为选手在领队教师的带领下前往工业技术学校。据悉,本次比赛共有来自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等8所学校的48名选手,他们围绕现代加工技术综合应用展开激烈角逐,集中展现了新时代职业学校学生的精湛技艺和创新风采。

赛程紧凑有序,考核全面专业

本次赛事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现场加工环节,选手需在6小时内完成创新设计、CAD绘图、组合赛件加工、批量生产及自检等任务,重点考察数控编程、机床操作及工艺规划能力。第二阶段则聚焦安装调试与功能测试,要求选手在2小时内完成斯特林风扇机构的装配,并通过乙醇加热驱动风扇运转,检验其机械装配精度与系统调试水平。第三个阶段则是选手前往讲解区,对参赛过程进行讲解。

赛场提供了涵盖主支轴、储液罐、曲轴等15种零件的毛坯清单,材料涉及45钢、Q235、2A12铝合金等,加工工艺涵盖车削、铣削、镗削等多类型。值得关注的是,活塞连杆、从动轮等关键部件需选手提前自备,且需严格符合图纸公差要求,不合格一处即倒扣0.5分,凸显了对零件加工精度与自主备赛能力的双重考验。

选手沉着应战,技能亮点频现

比赛现场,选手们身着工装、佩戴护目镜,全神贯注投入操作。在创新设计环节,部分选手运用CAD软件在工件指定部位设计出独特的散热结构或传动组件,并通过PDF打印图纸,整个流程限时3分钟且仅允许打印3次,考验了设计效率与软件应用熟练度。加工环节中,数控车床与铣床的轰鸣声此起彼伏,选手们精准输入G代码,密切监控切削参数,对φ55mm轴类零件、172×135×42mm底板等进行精密加工,未注尺寸偏差需控制在±0.1mm以内,倒角、圆角等细节处理亦需符合C0.2-R0.5的技术要求。

装配测试阶段,选手需将加工件与自备的活塞、曲轴等部件组合,完成风扇冷调试。当储液罐内95%乙醇加热后,手动拨动从动轮即可驱动风扇运转的设计,既考察了零件配合公差(±0.1mm)的把控,也检验了热力转换机构的功能性,部分团队因装配顺畅、机构运行稳定获得裁判组高度评价。

赛事组织规范,保障细致周到

为确保赛事公平公正,主办方严格执行检录制度,选手需凭三证入场,禁止携带任何电子设备及纸质资料。赛场划分数控铣削、车削加工区、精密检测区及装配测试区,各区域设加密裁判与检测人员,实时记录操作规范与安全事项。赛事期间,承办校提供了详细的交通指引,并安排专人引导车辆停放,为参赛师生提供了便利的参赛环境。

本次比赛对标行业标准,融入斯特林发动机等典型机械结构,旨在推动“岗课赛证”融合,为先进制造产业培养兼具技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通过此次比赛,选手们不仅提升了CAD设计、数控加工等核心技能,更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中积累了实战经验。作为上海市职业教育的品牌赛事,“星光计划”持续为中职学生搭建技能展示与成长成才的平台,而现代加工技术赛项则以其鲜明的产业导向与技术前瞻性,成为职业学校对接智能制造、培育大国工匠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