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沛然
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一定要去做自己喜欢的、想发展的事情。有了自驱力,再苦再累都会乐在其中。我相信,每一个坚持不懈付出努力追寻梦想的人都有机会创造奇迹。
——胡沛然
擅长3D数字游戏艺术设计的胡沛然曾获得过“上海市技术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2023年6月,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动漫设计专业。2023年9月,她力压群雄,获得“国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冠军,为上海摘取了该项目的首枚金牌。浓厚的兴趣、坚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是她成功的三大“法宝”。谈及获奖,她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自驱力”。
兴趣浓厚
将动漫梦分解成小目标
由于家人的启蒙,2002年出生的胡沛然从小对动漫设计充满了浓厚兴趣。那时,家里的墙上、桌上到处都是她的涂鸦,作品充满了稚嫩的童趣。那时,坐在电视机前面看动画片是她的最爱,《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大闹天宫》……小时候追过的动画,她依然如数家珍。心中这颗“动漫设计”的种子,正是她一切自驱力的来源。
然而,在上大学之前,胡沛然并未接触过任何专业训练。这使得她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但另一方面却完美地保留了她对动漫设计的初心,让她能恣意地驰骋在动漫设计的艺术海洋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胡沛然将大大的梦想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锁定在心中。不气馁、不抱怨,不甘平庸的信念支撑着她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取知识的养分。除了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长期接受3D数字游戏艺术设计训练外,她还寻找了许多其他的学习途径。她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全部用在专业书籍、设备和培训费用上面,比如去本科院校旁听素描和色彩课程、在网上报名原画培训班、向专业人士学习最新的软件使用方法等等。
“一定要去做自己喜欢的、想发展的事情。有了自驱力,再苦再累都会乐在其中。我相信,每一个坚持不懈付出努力追寻梦想的人都有机会创造奇迹。”胡沛然说。
不懈的努力
在追求卓越中一路成长
不懈的努力是胡沛然的标签。进入大一之后,她就主动开始接触世界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起初报名的人非常多,真正走到最后的寥寥无几,还得靠自驱。”胡沛然感慨道。
在同期报名的同学中,胡沛然主观能动性特别强,遇到问题主动请教、作业第一时间上交、修改错误后再提交,学习的每个环节,她都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很快,她名列前茅。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吸引力。当同学们结伴游玩时,当寒暑假校园空空如也时,胡沛然一心扑在教室里刻苦训练,追寻着儿时的梦想——在3D数字游戏设计领域追求卓越。同时,她也坚持抽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志愿服务、课外活动、校外实习等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并非如同名字中的游戏一般轻松有趣。相反,这是一项门槛极高,并需要长时间维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的项目。选手需要在3天近22小时的比赛中,运用十种以上的行业软件,完成原画概念设计、建模雕刻、UV分展、材质绘制、骨骼绑定、动画制作以及引擎渲染等一系列操作,最终输出多项成品。在此过程中,选手还需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对设计要求、命名规则、材质细节等方方面面进行处理。
在练习中,她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每学会一个软件,每完成一幅画,每做完一个作品,都得到了极大的成就感。在教练团队的带领下,她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对设计与美术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逐渐,她已经不再满足于课堂中能学到的知识,开始自己探索。指导教练老师们也对她进行了全方位的帮助,尤其是在美术风格和技术细节上,更是经常一同探讨。
从校内选拔赛开始一路逐渐成长,她的技术与风格越来越成熟稳定,终于在上海市选拔赛中脱颖而出,作为上海市代表前往天津出征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目标坚定
铸就超强抗压能力
在强手如云的参赛选手中摘金夺银谈何容易?胡沛然坦言:“我很喜欢这个专业,重压之下,放下得失,才能真正去享受比赛。”坚定的目标使得胡沛然不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铸就了她超强的抗压能力和豁达的心态。
在每一次重要的比赛中,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设备故障、部分比赛成果丢失等,面对这些情况,胡沛然总是处变不惊,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专注地完成剩余的比赛任务。“比赛中难免会出现小失误。我就会写下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再缩短后面环节来补救前面的失误,给每段时间做好合理规划。”经过多次比赛的千锤百炼,胡沛然总结出自己一套“抓大放小”的方法,在赛场上不能钻牛角尖,时间观念非常重要,而这个方法相当有效。
赛场上,选手们收到的题目非常随机,不仅考验绘画功底,也需要平时有很强的知识储备量。为了提高自己的审美,她几乎每周都会去参观各种展览,把每幅喜欢的作品记录下来,放松的时候也不断汲取各种灵感。“这要得益于上海有很好的文化资源,可以参观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带来的著名展览。”
关注人才培养
未来深耕专业领域
胡沛然同学的脱颖而出,离不开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一以贯之的培养。为了发掘、培养更多优秀的选手苗子,由数码艺术学院牵头组织,动漫设计及游戏设计专业的任课教师积极发动学生参加比赛,包括三年制专科学生和中高贯通五年制的60名学生参与其中。基地教练对参选学生进行了年龄梯队的划分,针对技能竞赛的各类题型展开辅导。通过各技能板块的多轮阶段性测试选拔,最终胡沛然凭借熟练的三维制作技术、良好的创意设计能力和稳定的现场表现胜出,成为该赛项的种子选手。
备赛期间,学校召开多次工作推进会,定期调研备赛情况,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学校成立了集训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集训工作的需求和分工,从专业团队挑选最优秀的教师加入集训工作小组,以保证集训工作的效果;精心制定参赛工作方案,抓集训实训组织、抓关键环节攻关、抓后勤工作保障,采取邀请专家指导、集训交流等方式,依托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契机,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现设备、场地、技术、专家等资源共建共享,为集训工作的有序开展筑牢了基础。
基地建设以来,为行业及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技能人才,培养的选手代表上海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比赛并获奖。
畅想未来,胡沛然表示:“希望学有所成之后,能够继续在3D数字游戏艺术领域深耕,在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也希望像那些培养我的老师和教练一样,甘当绿叶,更加关注人才的培养,为推动中国3D数字游戏艺术设计的创新和蓬勃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