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建设
大众工业:聚焦学习共同体 探索学习新维度
   2020-06-28   来源: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   

    疫情防控期间,为充分发挥名师培育工作室资源优势,秉承“停课不停研、停课不停培”的原则,上海市名师培育工作室第五协作组联合推出线上系列研修活动。第一期活动由徐卫东名师工作室承办,主题为“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活动由第五协作组组长付磊老师主持,参与本次研修活动的有付磊、茹秋生、徐卫东、程春红、万军、李文权、武文彪、朱列8个名师培育工作室的导师和学员们,活动还吸引了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的骨干教师团队共50多人在云端相聚互动。协作组指导专家交通学校朱建柳副校长全程跟踪指导。

    6月20日下午13:00,活动在腾讯会议室准时开展,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静静教授带来主题为“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的主题讲座。陈教授从学生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相应教育方法的改进和高品质学习设计方法三个方面逐步剖析、揭示中国学生学习的普遍真相,并提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解决方案。

学生深度学习的模型构建

    陈静静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小学学科教育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她围绕教育部重点立项课题“基于儿童深度学习的教育生态重构”,经过对3000多节课、5000多位学生的个案观察,深度分析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课堂观察与关键事件,探寻儿童学习的真相和学生真实的学习困境和需求,如学习历程艰难缓慢与教学历程落差大,学习困难的死循环链等一系列重大发现,揭开了中国学生学习的普遍真相。

    陈教授在科研领域的深耕细做及深入的观察研究,令与会人员深受启发。如陈教授所说,真正做教学研究,不是在书斋里做教研,而要到教育的现场去观察,回到学生的微观真实世界去体验,探寻学习的真相,才能对教育教学给出有效的指导意义。

深度学习方式的变革

    陈教授团队对学生完整的学习历程的课堂观察与关键事件分析进行的研究,构建了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模型,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自主的,协同的,深度学习。他们通过开展低年级段与高年级学段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案例实验对比分析,发现促使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有安全感,主体作用等等,并构建出深度学习的螺旋桨模型内容。为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对话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深度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倾听学生与自我反思。倾听学生的已知,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引导学生的未知。陈教授以高品质的学习情境设计案例诠释了“教师全身心的倾听让学习真实发生”。这样的学习设计是对学生自主协同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也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

    陈静静教授在科研领域深耕细作多年,成果卓著、经验丰富。陈教授对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主题的细致研究与深入观察,剖析,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教学研究背后远超2小时的付出与努力,甚至于2000、20000个小时的付出。线上一分钟,线下十年功。

互动探索效应的显现

    这是一场内容丰富、内涵深广的滋养教育思想的盛宴。陈教授层层剖析、直达症结,她向与会者娓娓道来,揭示了聚焦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关键要领。陈老师的分享,引发了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们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在互动环节中,大家积极讨论交流,畅所欲言,碰撞出了不少思维火花。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程春红老师首先交流了感想,她说,陈教授今天的分享,信息量巨大,研究基于海量的案例观察,从教育理论和学生心理学多角度剖析和佐证,构建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虽然陈教授研究的对象是儿童,但教育理念是相通的,低阶思维的浅层次学习在中职学生中也普遍存在,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导向深度学习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高级技工学校万军老师说,陈教授基于个体观察,田野式调查分析,对名师联合工作室开展深度学习也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名师协作组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由专家引领、共享丰富的资源平台,主持人和学员们也要自我学习、深度学习。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徐卫东老师说,基于陈教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中职学生也存在学习困难和需求。如何立足课堂教学来探索学生深度学习,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徐老师也向陈教授请教了如何开展跨校间的学习共同体研究活动,陈教授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由协作组指导专家交通学校朱建柳副校长对第五名师工作协作组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朱院长希望名师工作室能根据学员们的需求导向,从顶层设计规划学员的培养方案,进行有效的指导。学员们更要明确方向,做好两年的学习规划,为职业成长打下基础。

    最后,协作组主持人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付磊老师总结到,陈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理念先进,信息量巨大,关于学习共同体和走向深度学习,需要学员们后期逐步消化。付老师希望学员们做教学研究不仅要有飞鸟之眼,高瞻远瞩去把脉教育改革的方向,也要有蜻蜓之眼,走进真实的现场分析和反思教学,更要有蚂蚁之眼,微观深入到课堂,观察学生真实的学习,以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与需求。

    感谢上海市名师培育工作室这个研训平台!感谢导师们的精心策划和付出。我们将珍惜每一次研训机会。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茁壮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