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高端引领,铸造中国职教新未来” 农业科技专题圆桌论坛在京成功召开
   2020-09-24   来源:大众新闻   

秋高气爽,硕果累累,恰逢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后,农业领域的院士、专家、以及职教领域的一线工作者们齐聚北京,收获职教发展新思路的同时,也在为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播撒新的希望。

9月22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高端引领,铸造中国职教新未来”圆桌论坛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召开,论坛围绕智慧农业主题,邀请领域内院士、专家解读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及核心技术,并汇聚政府、科研机构、职业院校等多方代表,共同探讨“科教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引领职业教育与科技发展同步前行。

本次论坛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会承办,中国科学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国家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李锦涛、教育部副司长谢俐出席论坛,全国30余所职业院校代表、企业代表等共计100余人参加论坛。

李锦涛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中科院“三个面向”办院方针的指引下,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将信息技术与未来农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主动承担起探索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变革的历史使命。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将继续整合中科院相关涉农技术力量,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深化“科技成果、职业教育、产业转型”的融合,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与科技发展同步前行,发挥中科院综合优势,为我国职业教育插上科技的翅膀!

谢俐司长介绍了我国涉农职业教育情况,表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今年新冠疫情、长江流域洪涝等灾害给我们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带来了挑战,在当今三农发展新形势下,教育部积极推动涉农职业教育的改革: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积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现代智能农业发展的新时期打通教育链、人才链、数据链、科研链的通道,推进涉农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鲁昕会长在《对接智慧农业,铸造中国职教新未来》专题报告中表示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抓牢饭碗根基。当前我国农业面临技术不稳固、创新不足、百年大变局、供应链风险、中美贸易战等挑战,面对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培养智慧农业人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职业技术教育在智慧农业过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智慧农业产业的实施提供专业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促进智慧农业产业的实施应用。在新时期,职业教育必须与科技、产业融合,加强与科研单位、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核心技术突破、成果转化、成果转标为任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培养更多更专业的智慧农业新人才,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匡廷云院士在《全智能植物工厂:颠覆传统农业的新型战略产业》报告中解读了我国未来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智能植物工厂。植物工厂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是颠覆传统农业的新兴光生物学战略产业。植物工厂作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吸收高新技术成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其利用计算机、电子传感系统和农业设施对植物和环境进行自动控制,能有效缓解人口膨胀与耕地缺乏之间的矛盾、能克服环境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未来农业将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朝着智能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张玉成博士在《新一代智能农机科教产融合基地建设方案》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需要与教育和产业相结合,探索科教产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意义重大。我国未来农业需要依靠第三代智能农机创新技术体系及现代化职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借助国家创新中心、国家产业联盟等平台打造生产教学一体化的实训基地、科教产融合基地等创新方式,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论坛的交流讨论环节,院校代表上台对职教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并发表了对“科教产”融合发展模式的建议。大家纷纷表示圆桌论坛是一个引领职教事业进步发展的优质平台,愿意发挥各自单位优势,为推进职业教育与科技发展同步前行贡献力量。

会议最后,鲁昕会长表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新时代承载巨大的使命和责任,将持续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和可持续脱贫战略开展工作布局。学会依托国家平台,打通职业教育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通道,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做到大有所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