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集团
青浦职教集团:聚焦课程思政 践行立德树人
——记长三角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会
作者:青浦职教集团秘书处   2021-11-02   来源:青浦职教集团   

2021年10月29日,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职成教科、上海市青浦区职业教育集团联合上海市职业教育谢永业英语名师工作室假座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共同举办 “聚焦课程思政 践行立德树人”专题大型研讨会。研讨会同时邀请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谢永业名师孵化工作室、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工程谢永业英语名师培养基地、上海市经信委谢永业劳模创新工作室、上海市职业教育王佳日语名师工作室、上海市青浦区职业学校、嘉兴市中职英语教研中心组、嘉兴技师学院、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海盐商贸学校、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职业高级中学等英语教研组教师一起参加。研讨会采用线下研讨和线上直播同步进行。青浦区职成教科科长丁瑾怡出席会议并讲话。

首先,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校长方德明对参加会议的专家、老师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简单介绍了学校近几年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成果,也期待能通过研讨会增强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和自觉性,丰富课程思政的手段和方法,促进长三角区域校际交流和合作。青浦职教集团秘书长史德方作为研讨会联合策划者和组织者,对所有为研讨会前期准备工作作出努力的学校和老师致谢,对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和所有线上线下的老师表示欢迎和感谢。史老师表示,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为目标,将各类课程和思政类课程进行同向、同行、同步、共振,形成协同效益,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也是时代的要求。英语学科施行课程思政能帮助学生如何观察和认识世界,培养学生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培养学生全球观念、家国情怀。

随后,上海工商信息学校英语教研组长谈兰兰、上海市青浦区职业学校英语教研组长徐静文、上海市职业教育王佳日语名师工作室顾瑜英、上海市职业教育谢永业英语名师工作室范丽迪等老师进行了案例分享。谈兰兰老师通过向内挖掘、向外拓展等方法精确挖掘思政资源,借助学校青藤风尚青年素材、在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徐静文老师则在教学中引入中国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提高文化自信。顾瑜英老师聚焦“外语学科课程劳育模式探索”进行分享,将语言结合专业,融入劳动态度,让语言教学、服务理念、职业认同互相渗透,把思政之“盐”溶入教育之“汤”,把德育渗透到每一节课。范丽迪老师的英语教学注重巧用学习平台、结合专业教学、通过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强调安全意识,加强高阶思维训练,满足了中高贯通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倡导团队协作奉献,弘扬工匠劳模精神。

上海工商外国语学校谢永业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谢永业老师作了题为《外语学科课程思政精准化实施的思考与实践》的微讲座。谢老师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开讲,引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等,强调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促进中职学校外语学科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通过解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市教委《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德育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中职英语学科课程德育核心要求,提出精准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教学案例解释精准化教学的方法和实践效果。谢老师的讲座娓娓道来、风趣幽默,信息量很大,有政策引领、理论支持,更有实践案例,满满的干货。

梁菁老师对四位老师分享的案例进行了专业点评。梁老师充分肯定了徐静文老师有效地将古诗词引入中国传统节日的教学,谈兰兰老师在课堂上挖掘“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顾瑜英老师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范丽迪老师聚焦安全教育,架起了语言文化于职业生涯的桥梁、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四位老师虽然落脚点不同,但都能有效聚焦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最后丁瑾怡科长作重要讲话。她表示,学科思政教育,尤其是外语学科的思政教育,是每一位教育人、职业教育人直面的现实课题,当下尤其紧要而迫切。她希望职业教育工作者,努力通过教育教学行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点带面、不断突破,希望名师工作室,继续着眼教育和教师的未来发展:关注研究主题的前瞻性,关注课程改革的方向,关注学生发展的动向,关注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投身职教实践,更好服务示范区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在长三角范围内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英语学科课程思政专题大型研讨会,意义深远,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目的是协同育人,通过教育结构的重建,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