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园丁
曹育梅 邵茹鹏——城市科技
   2022-12-08   来源:上海职教在线   


image.png

本期人物:

曹育梅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建筑工程系副主任

第46届世赛优秀场地经理

2022松江教育年度优秀教师

第46届世赛上海选拔赛木工项目专家

第47届世赛木工项目上海集训队专家

手工木工技师

余继宏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

拥有18年教龄


邵茹鹏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19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建筑工程系专业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银牌

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获“上海市技术能手”称号

上海市精细木工选拔赛第二名

三区三州技能帮扶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暨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成都交流赛一等奖

2019年费斯托工具杯一等奖

第一届长三角木艺技能大赛第二名

上海市精细木工全国技能交流赛第一名

史丹利百得智汇匠心2019年木工技能竞赛二等奖

松江区新时代好少年

获上海市一等奖学金

在瑞士巴塞尔,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精细木工项目上,当 “Rupeng Shao”的名字紧跟着金牌在大屏幕上出现的那一刻,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呐喊声,这也是我国在世赛舞台上获得的首个精细木工项目冠军。那一刻,属于邵茹鹏,属于整个团队,属于中国。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00.jpg

从一名普通的中职生到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邵茹鹏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首金”背后的故事

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为祖国和学校争得了荣誉,这一刻,对邵茹鹏而言,是闪耀的。“一开始还有点不敢相信,之后就特别自豪和激动。”一千多天的艰辛奋战,终于在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的舞台上得到了回报,回忆起夺冠瞬间,邵茹鹏仍难掩喜悦之情。

回忆比赛过程,邵茹鹏坦言并不是很顺利,“比赛第一天就措手不及,绘图时间规划的是两个小时,但实际用了三个小时。”原来,赛前主办方会提供比赛样图,给选手备赛参考,但此次赛前公布的图纸与正式比赛所用的图纸截然不同。相较前者,后者的工艺更为复杂,且需要用一米七的圆规来画圆弧,但在日常训练中很少会使用超过一米五的圆规。为了完成绘图,邵茹鹏临场应变,用现有工具拼出了一个一米七的圆规,但由于弧度太大,且圆规为现场制作,导致了精度不可控,而延长了绘图时间。“对于比赛来说,如果前面的时间超出预期,后面工序的时间就会被压缩,影响完成整个题目的工序和流程。”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04.jpg

第二天为了补回第一天的时间,邵茹鹏出现了一处失误,导致在一致性上扣了分。“在加工材料形状时,把不需要加工的地方不小心加工到了,是一处肉眼可见的失误,造成了扣分”,邵茹鹏解释道。

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误,邵茹鹏坦言确实对自己的心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时间安排与自己的流程有一定的偏差,就会着急,导致在加工过程中,忘记做好自我防护,没有佩戴护目镜或耳塞,被安全执裁裁判发现后提醒了两次。一旦提醒到第三次就会被罚时,最终会打乱整个比赛节奏”。在心态波动之时,邵茹鹏非常感谢自己背后强大的团队。此次出征世赛特别赛,由时任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校长、现任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巨浪等领导和老师组建的保障团陪同邵茹鹏一起前往瑞士,每天比赛结束后,老师们都会与邵茹鹏进行交流,帮其调整心态。曹育梅老师鼓励他说:“一定要坚持完成。完成了,基本上就能胜利一半。”回忆至此,邵茹鹏也感慨:“在调整心态方面,很多功劳都在老师们身上,他们帮助我重建信心,在分数上做一些取舍,优先确保完成比赛。”

世赛是非常考验选手心态的,在场所有选手的压力都很大,甚至有的国家的选手因为受不了压力而当场退赛。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07.jpg

面对困难沉着冷静,出现失误淡然应对,凭借着扎实的技能水平和强大的心理素质,邵茹鹏在1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站上了世界级比赛的最高领奖台,斩获了属于自己、属于我国精细木工项目的首枚世赛金牌。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10.jpg

与“精细”为伴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用在世赛训练上再贴切不过。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本届精细木工赛项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同台竞技,大家都是各自国家最厉害的代表,竞争非常激烈。精细木工项目规定参赛选手要在规定的4天、共22个小时内,利用现场提供的设备材料,完成杆件制作、榫卯连接、拼装、打磨和装配,最终完成作品,主要是门窗。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13.jpg

而该项目难就难在“精细”二字。在比赛中,选手需要用机械加手工的方式,将木料加工成规定的形状尺寸,木料连接处的缝隙不能超过0.4毫米。“精细木工项目作品全部用榫卯连接,其拼缝如果大于0.2毫米就要扣分,非常考验选手的技能水平。”学校副校长、专家组成员项国平向我们解释道。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17.jpg

通常情况下,许多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木工技术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中国选手在有关项目上应具备一定优势。但其实并非如此。由于精细木工项目的评分标准为国际标准,且更多考验的是识图、放样、高精度加工等方面的能力。据曹育梅老师介绍:“世赛会考核选手的放料能力的精准程度,1:1的放样步骤来确保材料尺寸的精确度,这在我们传统木工中是没有的。另外世赛的榫卯连接形式与中国传统的榫接形式也有差别。除此之外,世赛的评价内容和方向都是未知的,国内的鉴定培训或技能比赛都会提前公布考核点及考核标准,可以在备赛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但世赛每一套题都单独配置考核点,它的考核点是多方位的,不可预知的。”为了达到极致的精细,选手需要“耐得住寂寞”,每天反反复复练习,精益求精。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20.jpg

面对考核更加严苛的世界技能大赛,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曹育梅老师认为对选手的竞技状态和临场应变能力也都是很大的考验。“世赛只有22个小时的比赛时间,但对选手来说,要在22小时内完成赛题是有较大挑战的,所以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坚持下来。此外,世赛正式赛题和考前公布的赛题会有一些变化,而将如何变化是谁都猜测不到的,所以选手要有临场应变能力,去接受未知的挑战。”

与木工结缘

当问及是怎样与木工结缘时,邵茹鹏回答道:“这要从四年前进入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开始说起。”那时学校的“创意木工社团”正在招募社员,当了解到自己的一名学长在世界邀请赛中拿到第一的名次后,邵茹鹏心动不已,“我看到很多技能型人才在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我也期望能在这个舞台上走出自己的职业之路。”随着不断地了解与学习,邵茹鹏被这项技艺深深吸引,“每做出一件作品后,内心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而且在不同的题目中,都会收获一定的进步”。精细木工所带来的新鲜感与成就感让邵茹鹏孜孜不倦地投身其中。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24.jpg

加入木工社团后,作为新人的邵茹鹏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在加练的基础上,邵茹鹏总是主动帮助教练完成辅助工作,争取每一个向教练学习的机会。回忆四年的集训,邵茹鹏说了一个字“苦”。整整四年,每天的训练时间是早8点到晚9点,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休息一个半小时。也就是说,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训练,手上都是磨出的茧,皮外伤也是在所难免,可谓“手无完肤”。凭借恒心和毅力,邵茹鹏的技能水平不断提高。2020年5月,邵茹鹏在第四十六届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上海市选拔赛中荣获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年12月他代表上海市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竞赛(暨全国选拔赛)获得该项目银牌。因此,邵茹鹏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获得了人才引进落户的资格。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27.jpg

曲折的世赛备赛旅程

在开始训练的两年里,技能的进步是可以很容易被看到的。但技能的提升过程中往往存在瓶颈期,进步很难,陷入比较枯燥的循环中。此时往往很多人都放弃了,但邵茹鹏坚持了下来。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30.jpg

然而,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1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被迫延期,在今年上半年上海有近三个月的封控期,给选手训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坚持,是这个时候的唯一信念。邵茹鹏明白,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在技能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封控期间,邵茹鹏仍坚持按照比赛时间来安排自己的集训。根据国家集训队五进一选拔赛赛题进行练习,每次训练前,邵茹鹏都会对整个作品的施工工序进行设计,计划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时间,确定质量目标。作品完成后,他会及时进行复盘,对自己的操作进行总结分析。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他的每一次训练都有进步和收获,在提升技术的同时,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32.jpg

回忆那段艰辛的封闭训练的日子,邵茹鹏反而充满感激,“在完全封闭的特殊条件下,因为没有其他事情的打扰,反而让我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训练,而且沉浸在训练中,也让我心里的压抑感舒缓了很多。”

当集训有序进行时,突如其来的变化令邵茹鹏措手不及。6月1日,世赛主办方官宣取消本届比赛,这对邵茹鹏和备战团队而言可谓是晴空霹雳。因为世赛是 “青年赛”,对选手年龄有所限制,一名选手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机会参赛。邵茹鹏坦言:“一开始听到消息的时候,心里挺受挫的,准备了这么久,突然取消不办了,心里会有些失望和不甘心。”

比赛取消,训练停滞,本以为这段世赛备战之旅已经结束了,7月初赛事主办方宣布于今年10月举办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凭借着在国家集训队十进一选拔赛中第一名的好成绩,邵茹鹏拿到了2022世赛特别赛的入场券,成为正赛选手代表国家出征瑞士。

金牌背后的无名英雄

摘金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苦集训,更蕴含了整个备战团队无数个日夜的付出与努力。据学校副校长项国平介绍:“学校在人才培养环节秉持'兴趣爱好、技术技能、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通过创意木工社团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对木工的兴趣爱好,从社团中选拔出热爱木工、具有潜力、吃苦耐劳的学生进入世赛梯队培养。学校世赛备战团队有项目专家组、技能教练、体能教练、心理教练、英语教练、翻译,现场参赛保障团及后方技术保障团。现场参赛保障团负责选手生活、技术、防疫安全等保障,后方技术保障团提供远程技术支持。”世赛因疫情多次延期,备战团队不断根据变更及时调整集训方案备赛。

同时,为了提高选手技能水平,学校还经常邀请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专家、选手来校指导交流,曹育梅老师坦言:“与国外专家的交流对于我们教练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对于整个竞赛的标准、要求、流程更加熟悉,突破了我们在教学上的瓶颈。”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38.jpg

而在今年上半年上海抗疫最艰难的月份,作为本届世赛精细木工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克服了重重困难保障选手集训。教练们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与选手在集训基地同吃同住、共同生活了两个多月。其中的艰难,老师们都一笔带过,只言:“大家都是铆足了一股劲,只为这场比赛拼搏。”

为了准备2022世赛特别赛,在各种防疫准备充分的前提下,7月15日起,集训基地启动赛前强化集训。教练们根据主办方提前公布的赛题进行模拟演变,让选手不断应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考题,每天上午8点至晚上9点,集训内容融入技能训练、体能训练、心理辅导及外语辅导。学校还专门组建了三人保障团队与选手同赴瑞士,进行保障服务。邵茹鹏也坦言:“这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有很多,在基地里训练时,学校领导经常会来探望我,询问训练进展;曹育梅老师、蒋志发教练等专家组老师会不断地给予我技能专业上的指导,帮助我成长。因为瑞士时差的原因,专家组老师和队友们晚上都会熬夜就加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需注意的事项与我进行沟通交流,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WeChat 圖片_20221104213040.jpg

“年轻人就该有冲劲儿”

面对鲜花与掌声,这位“00后”的金牌选手,一如既往的低调、谦逊。谈到感受,言语之间更多的是感恩,他感谢了许多人,有相关部门、集训基地、学校领导和老师,陪同一起参赛的翻译、专家和教练团队,唯独没有感谢自己。刻苦、追求卓越,善于思考和总结,低调、感恩,或许这就是邵茹鹏从一位普通学生成长为金牌选手的秘诀。

而在日夜相伴的老师们眼中,邵茹鹏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枚意义重大的金牌,更是一次成长的蜕变。在曹育梅老师看来,“邵茹鹏刚选拔进来时就是一个很单纯、内敛的孩子,不善言辞,而经过这些年的训练、比赛,他的心理更加强大了,赛场中出现失误时,他也能坚持完成比赛。”此外,她也坦言:“世赛真的很难,选手最难过的就是心理关,因为在几年的训练中,需要在操作间里不断地重复练习,只为了提高精细度。邵茹鹏坚持下来了,他强大的内驱力也是我们能一路走下来很重要的动力源泉。”

金牌的光环背后是曾经的努力,对邵茹鹏而言,比赛结束了,但是前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争金夺银不是唯一目的,加快世赛成果转化,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实现技能报国和大有可为,才是最终目标。2021年毕业后,邵茹鹏选择了留校任教。谈及这一选择的初衷,他说道:“其实我刚入学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十分迷茫。但这些年的训练和比赛,可以说成就了我,我也希望未来能有无数个‘我’诞生。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多年选手的经验去帮助未来的选手们提升技能水平,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寄语未来的参赛选手,邵茹鹏分享了自己在比赛时深受触动的一句话,“不要执着于一时的得失,人生的路还有很长,年轻人就该有冲劲儿,不要害怕,放手去拼搏。” 的确,技能的精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哪怕遇到挫折或是经历瓶颈期,要相信这不过是一时的,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

世界技能大赛舞台见证着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同时市场检验着上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副校长项国平介绍学校建筑类的专业,包括其他几个专业,就业前景都非常好。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7%,用人单位满意度同样超过97%,学生毕业三年职位晋升比例超四成,平均起薪稳中有升,表明上海职教毕业生得到社会认可,受行业企业欢迎。上海市职业教育按照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紧缺人才需求,调整优化职业学校的专业布局,为上海培养了大批适合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高技能技术人才。相信上海职业院校在此次世赛中取得的好成绩,必将鼓励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才之路,真正实现技能成才、技能强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