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市环境学校师生参加船行党课“从硝烟到和平的时光穿越之路”
   2024-03-19   来源:上海市环境学校   

3月15日清晨,雾气缭绕,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柔和的白纱笼罩。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渐渐转为阴沉,厚重的云层像是一幅深沉的画布,将天地间的色彩都染得更加沉静。然而到了下午,阳光洒落下来。在这晴朗的天空下,八名上海市环境学校青年师生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船行党课——“从硝烟到和平的时光穿越之路”,共同追溯历史足迹,见证苏州河从往昔的硝烟战火到如今和平风貌的历史蜕变。

随着船的缓缓行驶,首先看到的是长寿路桥,作为解放后苏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桥,极大地促进了市区北部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而北横通道的建设,更是体现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进一步改善了交通拥堵状况,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

穿过长寿路桥,映入师生们眼帘的是一座具有饱经风霜又别具一格的建筑——四行仓库。在这里,谢晋元将军率领的“八百壮士”在此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击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四行仓库的每一砖每一瓦中,都刻录着那个时代中国军民的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看着眼前触目惊心的弹孔和被炸毁的墙体,我不禁想起了电影《八佰》中描绘的当年惨烈场景。难以想象那时候的战火有多么凶猛,中国有多么艰难。“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些在战火中奋不顾身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新中国坚实的基石。他们的牺牲和勇敢,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和敬仰。

——23治理12班 何良伟

接下来抵达的是浙江路桥——苏州河上仅存的钢结构老桥之一,也是上海人民俗称的“老垃圾桥”。师生们惊喜地发现,随着苏州河环境的综合整治和两岸贯通工程的推进,原垃圾堆栈已改造成亲水平台,成为今后42公里公共空间、市民生活秀带的一个缩影。

紧接着来到的是上海解放战争最后的、也是最激烈的地方——四川路桥和邮政大厦。1949年5月25日,解放上海的最后激战在苏州河两岸开战。当时,为了保护这幢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毛泽东同志命令解放军战士不准使用重型武器,这也使得宽不过40米的苏州河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在敌人密集的弹雨火力中,突击的勇士一批批倒在四川路桥的桥面上。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战斗,邮政大楼终于完整地归于人民。

当时悲愤的士兵擅自向邮政局大楼二层发射了两发炮弹,60多年过去,邮政大楼上那两块留存弹孔的大玻璃,至今仍静默地矗立,宛如历史的眼睛,见证着那段风雨兼程的岁月,未曾更换,也未曾忘却。

随着船行至上海大厦,船行党课之旅也进入尾声。这是一幢历经近80年风雨洗礼、浓缩了大上海传奇故事的老建筑。曾是解放大上海的最后一个堡垒,其顶部升起的五星红旗,标志着上海的解放。岁月悠悠,它曾和黄浦江边连绵的万国建筑群诉说着半个多世纪的骄傲,成为上海这座美丽城市的标志。

最后抵达的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外白渡桥。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外白渡桥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见证上海百年沧桑。古朴厚重、与时俱进,传承了历史文脉。

当“硝烟”散去,转头看到外滩美景的时候,大家不禁感叹:历经沧桑,这片土地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岁月流转,曾经的战火已成往事,而今的外滩,以它独特的韵味和风采,见证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坚韧与复兴。

抬头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涌动的情感已无法用言语形容。也许,在这一刻,沉默是最佳的诠释。但这种沉默,是出自内心深处的骄傲和感慨,是对过去和现在的无声颂歌。

——23治理12班 何良伟

登上船,沿苏州河岸欣赏风景,船穿过一座座桥梁,仿佛亲历了这条古老河流漫长岁月中的历史篇章。战争已成过去,但沿岸建筑上仍留有战火的痕迹,这些痕迹时刻提醒着我们:历史虽残酷,但和平生活弥足珍贵。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共同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23中高机电班 彭盈盈

下船后,环校师生步行前往西苏州路沿岸滨水公共空间,开展“爱水护水”清洁行动。船行党课丰富了学校“我是时代接班人”品牌活动内涵,虽然党课下课,但是师生们意志坚定、充满干劲,仿佛深刻感受到了作为当代青年的使命和责任。他们齐心协力,清除河岸的垃圾,用实际行动呵护着苏州河的清澈。这不仅是对自然的一份贡献,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次致敬,展现了青年一代的担当与奉献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