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讲坛
感恩遇见 师生在对话中成就彼此
   2025-04-01   来源:《上海职业教育》杂志   

摘要:面对学生课堂上表现不积极时,教师需多途径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面对学生的困扰,寻找自身原因用心与学生对话,积极改变教育教学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与教师在共同成长。


关键词:教学;对话;成长;策略

作者介绍:殷美平(1989—),女,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教师。


回首过去,我深深感激这段与学生们共同度过的宝贵时光。穿越课程与岁月让我亲眼目睹了学生们的成长与变化,同时也让我自己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成长。

在那个夏末的晨曦中,我的第一堂课即将开始,我深知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为了确保我的讲话有条理,逻辑清晰,我提前编写了精心准备的“台词”,并进行了多次排练。我不想在学生面前出现讲话混乱、逻辑错误的情况。第一堂课就像一场经过精心编排的演出,我不允许出现任何逻辑漏洞、语句疏忽、表情不当或形象错误。幸运的是,我的第一堂课在一个可控、轻松愉快且没有尴尬氛围中顺利完成。这堂课之后,我坚信我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关系。我能感受到自己很快适应了学生,他们也适应了我。学生对我的喜欢也显而易见,尽管这种喜欢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我这位年轻老师的新鲜好奇,但我知道我需要在这份新鲜感消失之前尽快展现出自己的教学魅力。我对工作充满信心。

然而,一切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顺利进行。当我再次上课时,我注意到第二排第三位同学,在全班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时候,处于中心位置的他却低着头,面无表情,不论我如何提高音量,他的表情依旧没有丝毫变化,仿佛周围的一切与他无关。课堂和老师对他来说就像空气一样毫无意义。几堂课下来,因为他,我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强烈的挫败感让我反思,究竟是哪里得罪了他。尽管他的不屑和冷漠没有让我退缩、放弃或置之不理,我反而更想接受这个挑战。我要直面问题,找出原因,让他改变对我的看法。

我没有直接找他谈话,试图让他感到自己的“特殊”。为了了解他对课堂的看法,以及更好地了解全体学生对这门学科和我个人的看法,我在一次作业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对这堂课的想法。”教师的直接接触对象是学生,在自我纠错的过程中,最能发现自身教学能力不足的途径就是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是最直观、最快捷的渠道。结果和我预期的一样,学生们纷纷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其中夹杂着我期望看到的答案。有学生说:“老师,可以把语速放慢些,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跟上您的节奏。”还有学生说:“老师,希望您能多向我们提问……”“老师,每节课前您可以带领我们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考考我们……”在学生们的回答中,我找到了与他相关的线索。他写道:“这堂课对我来说没有太大意义,我觉得老师并没有真正了解我们的需求和兴趣。”这让我深感震惊和困惑。我明明尽力做到了解学生,为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但为什么他对我的课堂依然无动于衷呢?

我决定再次尝试与他进行深入沟通。我邀请他在下课后留下来,并坐下与他进行对话。我告诉他,我注意到他似乎对我的课堂缺乏兴趣,想知道他的想法和感受。他的回答让我感到意外和难过。他说:“老师,我觉得您的教学方式太过传统,没有足够的互动和实际应用。我对这门学科很感兴趣,但您的课堂让我觉得学习变得乏味和枯燥。

这个回答让我深思。我扪心自问,我是否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我决定从这一刻起改变我的教学方式。我开始寻找新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改变了课堂布局,创造了一个更加轻松和互动的环境。我增加了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互相交流和分享想法;引入了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和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这些改变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学生们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他们的兴趣和投入度明显提高。而对于他来说,他的变化最为显著。他开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问题,与同学们进行讨论。他的脸上也多了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同时,我和他的关系也逐渐好转,我们建立了更深层次的信任和理解。

终于,我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来调整教学方式。

从那一刻起,我的教学之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不再是一个“传统”的老师,而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灵感的教育者。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他们将我视为引导他们成长的导师和朋友。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怀揣着对学生的期待和关爱,进入了中职教育的领域。我明白学生在这个阶段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他们需要一个理解他们的导师,一个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引路人。所以,我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产、职业素养和价值取向相结合。我希望通过与学生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然后将学习内容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加以阐释和解释。

在新时代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承认自己在师范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更多的理论储备和经验积累。当学生向我提问或挑战我的观点时,我勇于直面自己的不足,敢于放下架子与学生坦诚交流。如果我知道答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我不知道,我会积极探索并与学生一起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遭受学生的轻视和嘲讽,相反,我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包容。我意识到,与其说是我在守护学生的成长,不如说学生同时也在促成我作为教师的成长。

我深知对学生的期望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期望会激发我对学生的欣赏和关爱,并通过我的眼神传达给他们,进而渗透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顺利的反馈。这种反馈源于学生对我的真诚和关爱的感受,是他们积极的回应和参与。我渐渐领悟到,“敬畏”二字的含义。尽管“畏”很容易产生,但“敬”却需要我们付出真正的努力才能实现。一个成功的教师并不是让学生惧怕,而是让他们尊敬和钦佩。这种尊敬并非来自严厉的责罚,也不是表面上温柔而冷漠的态度,而是需要我不断摸索和总结的一种状态。

现在我也逐渐明白,建立起学生对我的尊敬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我深知作为教师的重要责任,因此我将以正直和专业的态度,至真至诚的师道,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亦师亦友地走进他们的纯真心灵,用心对话,真正了解他们的个人需求和困难,并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这段教育之旅中,我深深感激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学生,因为他们给予了我宝贵的机会去成就他们,也成就了自己。我真心感谢他们的信任和合作。我将继续怀着感恩之心,与学生们保持真诚的对话,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成就和成长的教育环境。感恩遇见,在对话中,我们将共同书写美好未来的续篇。让我们继续相互启迪,彼此成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