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
医药学校:青春汗水润沃土,匠心传承启新篇
——2024级生物技术制药系学生学农实践纪实
   2025-04-28   来源:上海市医药学校   

4月16日-19日,上海市医药学校2024级学生走出课堂,奔赴南汇大东海青少年实训基地,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志愿者服务及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农耕劳作、传统手工艺体验、团队协作等环节,让学生们在泥土与汗水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在匠心传承中触摸中华文化的脉络。

除草耕地:触摸“粒粒皆辛苦”的重量

学农首日,同学们戴上手套,手握锄头,开启了田间“第一课”。烈日下,杂草丛生的土地成了他们的“战场”。起初,有人只拔草不除根,被教官笑着提醒;有人翻土时用力过猛,险些摔个踉跄。但大家很快掌握了技巧:蹲身轻拨杂草,用巧劲连根拔起;挥锄翻土时互相接力,累了就换人顶上。原本杂乱的土地逐渐变得平整松软,有同学感慨:“每一粒米的背后,都是汗水的重量!”

陶艺与中国结:指尖上的文化密码

陶艺课上,一块块泥巴在同学们手中“重生”。有人捏出歪歪扭扭的杯子,有人尝试雕刻花纹,尽管作品布满裂痕,却让所有人爱不释手。“不完美才是成长最美的印记!”一位女生捧着自己的陶胚笑道。而中国结编织则是一场“指尖修行”。红绳在手中穿梭,线头总是不听使唤,有人急得满头大汗。经过八次尝试,终于编出规整的结体。“原来一根红绳里藏着千年的智慧!”同学们惊叹道。

野炊与磨豆:烟火气中的团队协奏曲

野炊现场,同学们化身“炊事班”:男生理柴生火,女生洗菜切菜。铁锅里青菜翻滚,灶头旁笑声不断。尽管菜饭没完全熟透,大家仍抢着试吃,异口同声喊“味道蛮灵!”磨黄豆时,数名同学围着一台石磨,轮流推磨、添豆。乳白的豆浆缓缓流出,豆香弥漫中,有人调侃:“工业化生产可没有手心贴石磨的温暖!”

古法造纸:一纸千年的时空对话

捣碎树皮、搅拌纸浆、抄纸晾晒……古法造纸让同学们穿越回东汉。当粗糙却质朴的纸张在手中成型,有人轻抚纸面感叹:“这就是‘勤耕雨读’的智慧啊!”同学们举着自制的纸张说:“科技再发达,也替代不了传统文化的温度。”

“蹲下身贴近土地时,我才懂袁爷爷说的‘要做一粒好种子’。”一位同学在班级分享时说道。四天的学农生活,掌纹嵌进泥土,衣袖染上炊烟,红绳碎屑留在指缝。有人坦言:“劳动不是苦力,而是连接天地的修行。”团队协作更让所有人触动:野炊时的分工、除草时的接力、推磨时的配合,让“独行快”变成了“众行远”。

实践活动虽已落幕,但土地的馈赠、匠心的坚守、团队的力量,早已深植于青春记忆。正如学生们所言:“这些经历是课本里学不到的宝藏。”未来,希望同学们以“好种子”的姿态,在医药事业中扎根生长,用劳动的汗水与文化的传承,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相关主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版权声明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  分辨率1024*768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沪ICP备15004666号-7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2988

微信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