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8日,上海市商业学校旅游管理(中高)241班师生走进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人民广场游览区开展实践教学,通过“聆听专业讲解+中外游客调研”的方式,探索旅游职业教育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路径。 专业筑基:解码外滩建筑里的中国故事 此次实践教学邀请到了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国家级金牌导游毛松松老师作为指导专家,毛老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积淀,带领学生们以“建筑可阅读”的方式深度研习外滩建筑群。从历史维度剖析汇丰银行大楼穹顶壁画隐含的全球贸易史,从技艺维度解读和平饭店Art Deco风格与上海装饰艺术流变,结合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探讨上海的文脉之源。 
在行走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不断的踊跃提问,结合课前准备的问题与毛老师展开热烈探讨。“那么多导游词怎么记得住啊?”“遇到计划外的状况怎么办?”“上海还有哪些深受游客们喜爱的景点?”这些问题可能略显稚嫩,但是确实是同学们目前学习中存在的直观疑惑,毛老师耐心的一一解答,给同学们传经验、树信心。 “在现场听到海关大楼响起东方红的旋律时,胸中不自觉的涌起一股自豪感。”学生在实践笔记中写道。这种沉浸式教学使课本中平面的旅游文化知识变得具象可感。 实战锤炼:街头课堂练就专业本领 中午过后,同学们化身“旅游调研员”,分组完成街头采访挑战,对中外游客进行随机采访。通过询问“最喜欢上海的哪些方面”“去过哪些中国城市”等问题,收集到许多生动有趣的反馈,还了解到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怀揣着期盼的心情来到上海。例如收获了德国游客对石库门以及中国美食的赞叹、韩国游客对陆家嘴天际线的震撼等。 

同学们都觉得这次实践经历收获颇丰。“起初,我担心与外国人交流困难重重,然而真正迈出第一步后,才发现远比想象中容易,要大胆开口。”“作为初次尝试,我也意识到自身存在不足:采访时略显紧张,与游客互动不够自然,临场反应还有待提高。”“这次实践让我明白,沟通技巧与应变能力唯有在实践中反复锤炼,才能不断提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锻炼了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同学们更加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