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的青山翠谷间,一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协作正在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在粤黔协作的东风吹拂下,晴隆县依托广东省大亚湾区与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资源优势,以“职教集团化+校企双元育人”的创新模式,破解了长期困扰中职教育的“招生难、就业难”困局。2024年,晴隆县中等职业学校就业率跃升至96%。 改革闯新路 2024年8月,来自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钟立明副院长,带着沿海地区的职教经验踏上黔地热土,挂任贵州省晴隆县中等职业学校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他打出改革“组合拳”——投入700余万元协作资金创建茶艺与茶营销、直播电商服务等新兴专业,打造3个现代化实训基地,创新“2+1”惠州·晴隆班培养模式。更为关键的是构建起“校-企-社”协同育人网络,与亿纬锂能、TCL等12家上市公司建立深度合作,让实训车间与产业前沿无缝对接。 “我们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打造10门校级精品课。目前,已经做好了建精品课的规划,也配套了相应的资金,在各专业组、学科组里面也做了充分的动员和发动,老师们的热情、积极性都很高。”钟立明介绍,他们将通过课程改革、校企协同、文化浸润等多维度联动,打造好精品课程,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五维协同塑匠魂 在钟立明构建的“五维育人”体系中,传统职教模式焕发新生机:以“五育并举”夯实全面发展根基,以“四个自信”筑牢理想信念,以“三全育人”凝聚校风教风,以“校企双元”破解产教脱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 五个维度育人各自发力、互相协同,经过实践,学生在学业成绩、竞赛获奖、全面发展等方面表现出色。近年来,晴隆县中等职业学校先后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荣获国赛二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育人合力逐步彰显。 师资培育筑根基 教育协作的深层价值在教师队伍成长中充分显现。“传帮带”机制激活教师成长密码。通过双向交流计划,晴隆县中等职业学校已有20余名教师完成大湾区跟岗淬炼。 教师汪凤在惠州完成教育研修后,将创新理念注入专业课堂。“在跟岗研修期间,通过深度参与教学实践,系统更新了育人理念。返校后,我将电子与技术专业特点与创新理念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知识转化率。”汪凤说,“大湾区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教育思维的革新。” 这种蜕变正在晴隆职校多个专业同步发生,形成“一人学习、全科受益”的辐射效应。 山海共绘振兴图 随着“组团式”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两地以人才协同发展为支点,撬动教育提升、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连锁效应,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自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晴隆县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健全落实‘1345’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帮扶干部人才‘传帮带’作用,整体推进教育、医疗、产业提质增效,把‘组团式’帮扶作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晴隆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晴隆县委党的建设服务中心主任赵庆安说。 跨越山海,协作攻坚。当大亚湾的产业浪潮遇见晴隆的青山绿水,碰撞出的不仅是教育创新的火花,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