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建设
大众工业:从“新”出发,向“优”而行
   2025-06-04   来源: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   

去年9月,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为2024学年新进教师配备了学科导师和班主任导师,帮助新进教师尽快地适应中职教育教学。在导师们将近一个学年的认真带教、精心指导下,各位新进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专业实训、市级规培、区级见习教师培训或者各类比赛中倾入了诸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付出、有收获、有成长。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基础课新进教师的成长历程,听听他们的成长感悟。

陈梦超,语文教师

入职一年,从初登讲台的忐忑到如今手握书卷的笃定,三百多个日夜的耕耘让我明白这份事业既要守护文字的温度,更要唤醒灵魂的共鸣。

课堂教学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文学旅行。面对青春洋溢的面庞,我尝试将课本化作一扇扇窗,带领学生透过文字触摸人间百态。通过诵读,使古诗文不再是沉睡的文字。通过话题讨论,碰撞思维的火花。每一堂课,都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培训为我搭建了专业成长的云梯。在一次次的专题培训中,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专业素养成长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也让我懂得,语文教师不仅是仰望星空的诗人,也要作深耕文本的农人,在守正与创新间寻找平衡的支点。教学比赛恰似淬炼教育初心的熔炉。从教学设计反复推翻重建的阵痛,到课堂生成超出预设的惊喜,最终凝结成对“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样重要”的深刻认知。

这一年,我逐渐明白语文教育不是知识的搬运,而是用文字作火种,点亮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未来,我愿继续做那个在语文旷野里播撒星光的人,让每个年轻的生命都能在文学的长河中照见自己的倒影。

马振元,语文教师

作为一名新进教师,我带着憧憬与忐忑,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与关怀下,开启了充实的成长之旅。

课堂教学上,我仍在不断摸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最初写教案时的手足无措,到现在能初步把控课堂节奏,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导师的指点。第一次公开课时的紧张与青涩,在唐静老师的点评和指导下,逐渐转化为从容与自信。我深知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不足,便主动扎根课堂,抓住一切机会向导师请教,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德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面对学生矛盾手足无措时,李聪老师教会我从细微处挖掘矛盾根源,用共情与引导化解问题。润物细无声的德育理念,让我明白育人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

每一次付出都饱含对教育的热忱,每一份收获都凝聚着导师们的耐心指导。这段成长历程,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未来,我将继续在教育之路上笃定前行,为学生成长倾注心力,践行教育初心。

马霏霏,数学教师

去年 8 月踏入校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转眼间,在导师们的指导与关怀下,八个月的学习与实践之旅已悄然过半。这段时光里,我在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多重挑战中不断突破自我,收获了知识、技能与心灵的成长。

课堂教学中,从最初站上讲台的紧张无措,到如今能自如地把控课堂节奏,设计互动环节,每一次教案的反复打磨、每一堂课的实践反思,都凝聚着导师们 “手把手” 的指导。记得第一次试讲后,导师耐心地指出了我授课中的不足,从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到课程内容的逻辑性,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次的改进,都让我更加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享受着传授知识的乐趣。班主任工作同样是一段宝贵的经历。从最初面对学生问题时的手忙脚乱,到逐渐掌握处理学生事务的方法与技巧,我学会了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努力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灵的触碰与成长的陪伴。

八个月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让我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我深知,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奉献。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继续耕耘在教育的田野上,用汗水浇灌希望,以耕耘之姿,赴成长之约。这八个月的付出与收获,让我明白成长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未来,我将带着这份积累,继续在专业道路上深耕,以更扎实的本领、更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不负导师教诲,不负青春韶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