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我校与静安区文物史料馆携手举办的红色文创项目结课仪式,在本部校区八楼多功能厅召开。该项目作为“大思政课”教育实践,通过双方的深入合作,成功将红色文化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相结合,创新了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吸引了校内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此次活动亦是深入贯彻静安区教育党工委关于“静安区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试点工作”的要求。 出席本次结课汇报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杨舟、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专业与教学管理处主任许彦杰、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专业与教学管理处副主任曹纲、文史馆红色文创项目负责老师胡逸韵;静安区文物史料馆党支部书记叶睿颖、静安区文物史料馆馆长朱润、静安区文物史料馆开放管理部主任吴青和静安区文物史料馆宣传教育部负责人钱佳。 本学期,我校与静安区文物史料馆携手,充分利用每周三下午学校的专创融合课程,组织了14门课程、20多名专业和文化课教师以及教师党员,带领200多名学生积极参与文创项目实践。学生们围绕静安区文物史料馆的七大场馆,基于场馆主题和馆藏特色,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历史事件,设计出了各类具有文化传承和历史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 文创赋能,传承精神首先,我校党委书记杨舟对本次结课汇报仪式进行了致辞。在致辞中,杨书记对本次文创项目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该项目不仅是职业教育与红色文化的创新融合,更是”大思政课”教育的有益探索。通过馆校协同,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实现了专业技能与思政素养的双提升。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文创项目真正体会到红色文化背后的革命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这种精神延续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未来学校与静安区文史馆将深化合作机制,推动更多红色文创成果走向社会,让思政教育“活”起来,以文创设计和职业教育匠心赋能红色文化传承。 创意绽放,匠心无限在本次文创项目中,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设计草图打磨、中期汇报遴选等环节,设计出了一批富有创意和内涵的文创产品。在汇报仪式上,三个脱颖而出、最终将设计转换成产品实物的项目团队也依次上台分享了他们的设计故事和成果。 《典香记》项目围绕元利当铺旧址博物馆这一场馆,以当铺建筑展出的几种花砖纹样为灵感来源,通过几何简化与颜色重构成并注入巴洛克西方建筑美学,设计了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帆布包。团队成员唐晗姝详细介绍了从项目调研、设计初稿、方案选定到最终产品制作的全过程。通过几轮产品打样制作与调整,对于包版型、结构和花纹的不断修改与优化,最终制作出了既美观同同时坚固耐用的主题帆布包,将元利当铺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 《宝山里的甜蜜“食”光——巧克力文化之旅》以“宝山里”上海总工会遗址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巧克力文创产品。团队成员陈石圣漪同学分享了他们如何将宝山里的建筑特色与巧克力制作相结合,通过精细测绘、模具制作、包装设计等环节,打造出既具有观赏性又兼具实用性的巧克力产品。他们的设计不仅还原了宝山里的建筑风貌,还通过巧克力这一载体,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生活。 《隐墨方匣》项目以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红色文化文创产品。团队成员刘名轩同学介绍了项目产品抽拉式便利贴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通过整合静安区文史馆下属的八个重要场馆元素,构建了一条清晰的叙事链条,将红色文化以更加系统化的方式呈现给大众。产品的设计既保留了红色历史的庄重感,又契合了现代审美,实现了文化与创意的深度融合。同时便利贴内页采用四色加专色印刷,外包装则用“旧报纸纹理”压纹处理,保证制作工艺优良的同时,提升了产品实物的精致度。 表彰佳作,激励创新在本次文创项目中,各专创融合课程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了最具创意奖、文化引领奖、最佳应用奖、最具潜力奖、最具匠心奖、最佳团队协作奖、优秀设计奖等七类获奖项目。在仪式上,学校领导和文史馆领导分别为获奖项目的学生代表颁奖,表彰他们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和卓越表现。 项目的成功也离不开各课程教师团队的带领与悉心指导。本次文创项目共有十八名教师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杨舟、静安区文物史料馆党支部书记叶睿颖为获奖教师代表颁奖。 传承文化,助力发展静安区文物史料馆党支部书记叶睿颖对本次文创项目的成果表示高度赞赏。她指出,学生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独特的创意视角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更体现了红色文化的深厚内涵。叶书记表示,静安区文史馆将继续支持文创项目的发展,使馆校项目“常态化”、“持续化”,推动更多优秀作品走向社会。希望学生们以红色文化为根,以创新表达为翼;以技能为匠,以情怀为魂。未来继续发挥创意,扎根历史,让红色文化在职业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让创意飞得更为高远。 本次静安区文史馆红色文创项目结课汇报仪式不仅是对学生们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职业教育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本次项目,学生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使命感。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与静安区文史馆的合作,推动更多文创项目落地生根,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