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华职校:回顾七月建党之炎风酷日
——我校“玉兰品读”请吴海勇博士讲述建党故事
   2025-07-02   来源:中华职业学校   

6月19日,中华职业学校·玉兰品读书苑与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 新华悦读在中华职业学校图书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玉兰品读”系列活动的第四场,特邀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二处处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吴海勇博士,以《回顾七月建党之炎风酷日》为主题,解读《七月热风·上海1921》,引领师生穿越百年时光,重温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中华职校图书管理员代表、团委干部代表和学生代表聆听了吴海勇博士的讲课。

“七月”的炽热与信仰的力量

吴海勇凭借文学博士的细腻笔触和党史专家的严谨考证,生动地还原了1921年7月发生在上海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一大代表李汉俊哥哥李书城家客堂间的风云际会。他结合《七月热风·上海1921》系列纪实作品,揭示了一大代表冒着酷暑、突破重重封锁秘密聚会的细节:从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等各地代表分批抵沪的行程,到会场突遭法租界巡捕搜查的惊险瞬间,再到嘉兴南湖红船上的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在37摄氏度至42摄氏度的高温盛夏,15位代表挤在18平米的房间内,以信仰对抗酷热与危机,这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吴海勇强调,中共一大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伟大建党精神的永恒象征。

“光荣之城”的历史逻辑与当代启示

吴海勇博士深入剖析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上海作为工人阶级大本营的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共产国际远东支部的组织纽带,等等,共同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他引用毛泽东主席1949年在《祝上海解放》社论中的评价——“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光明摇篮”,阐释了“光荣之城”的深层逻辑: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红色基因始终与上海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是新时代上海的历史使命。”吴海勇博士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呼吁青年学子从党史中汲取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青春智慧。

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是有深厚红色基因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职教历史名校,本场“玉兰品读”活动既是一场铭记建党初心的党史教育,更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洗礼。学校图书信息中心将持续依托“玉兰品读”平台,以吴海勇博士等专家资源为引领,引导青年学子在薪火相传、培根铸魂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3.jp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