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3日,两天暑假职业体验日里,一群中小学生围在一起,专注地练习包扎伤口、测量脉搏、学习如何拯救窒息的生命。这不是普通的游戏,而是一场关于责任、勇气与成长的启蒙课。“救护小天使”职业体验活动,不仅教会孩子们急救技能,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守护生命的种子。当他们在模型上练习海姆立克急救法时,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认真——或许某一天,这些技能会让他们成为某个生命的守护者。 急救课堂:用双手传递生命的温度 “手腕放平,三指轻轻按住这里,感受脉搏的跳动。”在生命体征测量区,孩子们屏息凝神,指尖触碰着生命的节奏。一位小女孩兴奋地举起手:“老师,我测到了!像小鼓一样!”她的眼中闪烁着发现生命奥秘的喜悦。 而在海姆立克急救法练习区,志愿者张莫梵正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环抱“患者”。“手臂要用力,但位置不能错,”她轻声提醒,“记住,你的动作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孩子们轮流上前,双臂环抱模型,眼神坚定。一位男孩练习后擦了擦汗:“原来救人这么累,但我觉得特别值得。” 包扎区里,细带在孩子们手中穿梭。他们小心翼翼地覆盖“伤口”,一圈圈缠绕,仿佛在完成一件神圣的艺术品。“我以前觉得流血很可怕,”一位女孩小声说,“但现在我知道怎么帮别人止血了。” 生命的课堂:责任与勇气的启蒙 “这些孩子今天学到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份对生命的责任。”项目指导教师何加敏看着忙碌的孩子们,语气温柔而坚定。她回忆起一位学生的话:“老师,如果我早点学会这些,是不是就能帮到爷爷了?”那一刻,她深深感受到急救教育的意义——它让生命多了一份保障,也让孩子们懂得了担当。 体验学生翟斯涵的妈妈说:“孩子以前就想要当护士。这些知识给了他力量,也给了他梦想。”另一位家长钱彧炜接着讲到:“看到孩子那么认真地学习救人,我突然觉得他长大了。” 成长的礼物:自信、同理心与团队的力量 活动中,孩子们的变化悄然发生。自信的萌芽:一个原本害羞的男孩,在成功完成急救步骤后,挺直了腰板:“我可以保护别人了!”同理心的滋养:练习包扎时,孩子们动作轻柔,仿佛真的在照顾伤者。“我会轻轻的不弄疼你,”一位小女孩说。团队的力量:在模拟急救场景中,孩子们分工合作,实施急救。他们的眼神交汇,默契无声。 志愿者余欣蕾感慨:“教会他们的同时,我也被他们的认真感动了。这些技能会伴随他们一生,或许某天,他们真的能救回一条生命。” 遇见未来的自己:生命的守护者 活动尾声,孩子们分享感受。“我想当护士,因为可以帮助很多人。”“我要教爸爸妈妈急救,这样我们家就更安全了。”“如果看到有人受伤,我不会害怕了,我知道该怎么做。” 这些稚嫩的话语,承载着最纯粹的理想。或许他们中有人会成为医生、护士、急救员;或许他们只是普通人,但此刻,他们已懂得生命的重量。 当夕阳洒在校园,当救护小天使们的笑声仍在回荡。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急救知识,更是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一份挺身而出的勇气、一份成长的自信。 这场活动,像一粒种子,埋在他们心里。终有一天,它会生根发芽,长成守护生命的参天大树。而今天,他们遇见的不仅是未来的自己,更是那个勇敢、善良、有担当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