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骤然熄灭,工厂陷入黑暗——“委托人”小明发现面前的LED灯罢工了!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发生在上海市医药学校暑期职业体验日“电路侦探社”项目中的真实一幕。 在这个精心设计的职业场景中,30名体验同学化身“电路侦探”,手持专业工具万用表,走进“案发现场”,目标只有一个:帮助小明找出导致LED灯无法正常工作的“元凶”。 “破案”第一步:锁定“嫌疑人” 侦探们首先“传唤”了电路中的关键“当事人”:作为发光元件的LED灯管、持续供电的电池、控制通断的开关、限制电流的电阻、调节电流大小的可调电阻,以及随光照强度变化阻值的光敏电阻。 “破案”第二步:还原“案发现场” 对照当天的电路原理图,侦探们仔细分析故障点。经过初步勘查,嫌疑目标最终锁定在可调电阻和光敏电阻两者之中。 “破案”第三步:万用表“取证” 关键的故障排查环节,万用表闪亮登场。侦探们发现关键线索:“当光照强度降至10勒克斯(光照强度单位)及以下时,光敏电阻阻值飙升100千欧以上,甚至可达1兆欧!”紧接着,运用“电压追踪术”深入侦查,“遮光瞬间,LED灯电压竟从2.1伏瞬降至0.8伏”。铁证如山,最终 “真凶”被锁定——正是光敏电阻! “万用表真比侦探的放大镜还精准!”看着表盘上跳动的数据如同关键线索,一位体验同学兴奋地分享道。刚才还毫无头绪的推理,电压一测便真相大白。旁边的同学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原来医疗设备的夜间故障也是这样检测的!不管是小电路还是精密仪器,电流通不通、稳不稳,万用表一测就藏不住,原理都是相通的!” 现场指导老师杨澄适时引导:医疗设备如同精密的“生命仪器”,电路诊断技能就是为其“把脉治病”的关键。当下,医疗设备是医药行业的“生命线”,其稳定运行亟需专业维修人才。而眼前这些手持万用表的“小侦探”,正是未来支撑“中国智造”医疗设备的生力军。 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这群00后手握万用表,测量的不仅是电路的通断,更是在探索和实践,为祖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点亮智慧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