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及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小学乡村教师合唱教育及振兴研讨会于2025年6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为目标,汇聚全国乡村美育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美育动能。 党的政策引领 乡村美育开新篇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发展,特别是美育工作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本次活动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得到了全国教育工作者的热烈响应。据统计,共有来自28个省、自治区,203个地级市、558个县的1305名乡村教师报名,最终220名村、乡、镇、县中小学教师获邀赴沪参加线下研讨,438名教师参与线上学习。这一规模创下了历届之最,充分展现了乡村教师对美育工作的热情与期待。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为承办单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活动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学校党总支书记吴学霆表示:“作为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优质美育资源输送到乡村学校,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行动。” 专业赋能乡村 美育帮扶见实效 本次活动精心设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来自北京、开封、苏州、上海等八地的十二位专家围绕中小学合唱指挥法、排演技术、教学法等九个专题,开展了15场35学时的专业培训。课程设置注重实操性,通过作品分析、教学法、排练法、指挥法四个维度,系统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发布了2025版《合唱共建教材》。作为上海高校合唱帮扶共建项目发起者之一,王超带领泊乐合唱团及相关团队在多年实践中不断完善教材内容。该教材经过2021年、2022年的两次升级调整,2023年推出"3.0"版本,今年再次更新为2025版。开幕式上,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张琼、上海市高教学会文化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章关跃为教师代表颁发了新版教材。教师代表获颁2025版《合唱共建教材》 “这套教材就像及时雨,解决了我们乡村学校缺乏专业教材的难题。”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石硐小学李艳老师说。据统计,已有数千名师生使用过该教材,在乡村美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乡携手同行 美育成果共分享 在"历届教学成果汇报"环节,桦甸市第一实验小学张雪老师、石潭镇中心小学唐雨萱老师等第二届活动学员分享了他们一年来的实践成果。“回到学校后,我和孩子们在一年的时间里唱了17首作品,还举办了合唱音乐会。”一位老师动情地分享,“孩子们说音乐会的当天,他们的爸爸妈妈就会回来看表演,有的孩子已经三年没见到父母了。”这样的故事让现场听众潸然泪下。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分会理事长蔡梦教授在与乡村教师代表座谈时表示:“我们将发动全国音乐教育专家,建立对口支持机制,把乡村合唱教育推上新的台阶。”这一承诺为乡村美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上海师范大学泊乐合唱团、上海心悦合唱团的志愿者们为活动提供了全程服务。重庆市武隆区第二实验小学唐婧寒老师感慨道:“看到志愿者们对合唱教育的坚守,我深受感动。原来真的有人愿意翻山越岭,只为让山野教室里响起动人的歌声。” 歌声传递希望 美育之光耀乡村 6月30日晚,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闭幕音乐会。上海华音少年外语合唱团、上海市莘松中学兴韵少年合唱团等团体演绎了19首中外优秀作品,包括《世界赠与我的》《岁月里的花》等现代作品,以及《山村》《敕勒歌》等古诗词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还首演了多首专为乡村中小学创作的合唱作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当全场齐唱2025版合唱帮扶共建主题曲《夏天》时,“世界多宽广,多适合飞翔,希望在山间回荡,光芒在前方……”的歌声让在场所有人热泪盈眶。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常委、附中党总支书记吴学霆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一个开始,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一直到每一个心灵得到浸润,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媒体广泛关注 社会反响热烈 7月1日,光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央广网、中新网、新华网、凤凰网、音乐周报等多家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人民网以"推动合唱教育迈上新台阶"为题,中青报以"合唱教育对乡村发挥作用"为题,新华网用连续报道评价活动"为乡村美育注入活力",音乐周报则从教师感言中提取出"让合唱旋律翻过黄土高坡"的动人标题。据统计,相关报道的全国浏览量预计超过300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肖旗乡肖旗小学郭淑萍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表示:“在这里,我深切感受到合唱教育的深远意义。它能打破地域和资源的限制,为乡村孩子打开艺术之门。”这正是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以美育之光点亮乡村教育,以艺术之力助推乡村振兴。在党的领导下,乡村美育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为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将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优质美育资源下沉乡村,为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乡村振兴贡献音乐教育的力量。正如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盘溪镇第二小学晏华老师所说:“只为看到孩子们音乐课上的笑脸,听到孩子们的歌声。”这朴素而崇高的愿望,正是所有美育工作者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