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园丁
李鹏辉—曹杨职校
——记普陀区2014年园丁奖获得者
   2014-09-26   来源: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中职校的联合办学的推进,在上海市曹杨职校出现了来自云南由多民族学生组成的班级,李鹏辉老师就是这样班级的班主任,班级由29名学生组成,其中:傣族2人(6.8%),土家族1人(3.4%),哈尼族6人(20.7%),彝族12人(41.4%),汉族8人(27.6%),然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却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不配合学校的教育,出现与老师不合作,与学生打群架的现象,造成严重后果,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如不及时解决可能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甚至会导致民族问题。

  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文化认同,李老师创建了主题为“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班级文化,引导学生实现文化认同,李老师为班级建设设定目标为:“容”、“荣”、“融”,具体含义如下:“容”:相互包容,彼此尊重;“荣”:知荣明耻,建构价值;“融”:民族团结,文化认同。

  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李老师选择了三条途径,循序渐进,春风化雨般的解决了同学间的“文化认同危机”。

倡导“相互包容,彼此尊重”的处事观

  在拍摄班级集体照片时,由于特殊情况,临时调整了拍摄顺序,于是班级学生产生了误会,认为受到了歧视,有8名学生离开了照相现场,拒绝拍照,此时李老师虽然很尴尬,但也很冷静,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激化矛盾,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此事需要谨慎处理,那一天,他没有批评这些学生,李老师与学生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沟通,最终他认为解决此事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通过一堂《包容他人,赢得自尊》的主题教育课,在主题教育课上,李老师巧用心理学中的“角色变换”技术,产生了春风化雨的效果,学生们纷纷主动向老师道歉。

构建 “尊重风俗,尊师爱生,”的师生情

关心学生,以爱育爱

  云南的学生来到上海,在生活上有很多的不便,李老师尽己所能,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上海生活,云南学生喜欢吃辣味的饭菜,上海的饭菜不合他们的口味,李老师就买来辣椒食品送给他们;在“五一”及“十一”小长假期间,李老师放弃休息,带领学生去外滩游玩,让学生尽快了解上海,融入上海,在节日里李老师为学生送粽子、水饺、汤圆、月饼、饮料等,与同学们一起欢度彝族的佳节,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不管风里、雨里还是夜里,李老师都会带他们去医院就医,细心呵护,直到病好为止。李老师与学生结成帮困对子,减轻他们在上海学习生活上的经济压力,使他们感受师爱的温暖。

尊重风俗,以情励志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李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到哈尼族等少数民族都有把树作为本民族的图腾崇拜的习惯,于是李老师在与赵老三聊天时讲道,你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保护树木的意识,这种理念在今天看来该有多么得先进呀,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呀!就是这么一句平常的话,居然触动了赵老三的心弦,赵老三噙满泪水的双眼迸发出一道闪亮的光芒。

实现“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的校园梦

  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对本民族的文化倍感自豪,渴望这些文化瑰宝能在校园里传播,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李老师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帮助学生实现梦想:他鼓励学生走上校园舞台,展示民族风采;成立“彝家情”社团,促进文化认同。

  最终,李老师用智慧与爱心解决了“文化认同危机”,在校园里浇开了鲜艳的民族之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