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刚结束的第十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中,上海音乐学院附中4位学生在决赛中斩获佳绩,分别是:初二年级的钱致远同学荣获【小提琴组】第一名(并列);初三年级的杨雨恬同学荣获【钢琴组】第一名;高三年级的孙浩伦同学荣获【钢琴组】第二名(并列);高一年级文成月同学荣获【大提琴组】第三名(并列)。总成绩名列第一,且在各组别中均取得中国学生最好成绩,刷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纪录,在俄罗斯刮起强劲“中国旋风”“上音附中旋风”。 
 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是世界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音乐比赛。该比赛由“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获奖者协会(ATCS)”在俄罗斯功勋文艺工作者安德烈·谢尔巴克的主持下于1992年在莫斯科发起创办,至今已经历30年发展,由世界各国的杰出音乐家担任评委,比赛包括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个专业类别。第十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因疫情等因素影响延期,直至2022年10月开启,由来自12个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日本、韩国、匈牙利、芬兰、爱沙尼亚、英国、西班牙)的30多位优秀教师和音乐文化界人士组成国际评委会。 本届比赛吸引了来自14个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土耳其、意大利、立陶宛、瑞典和美国)的128名音乐家参赛,比赛的前两轮是在线上举行,最终附中的4位同学杀出重围,与其他23名青少年选手进入各组别第三轮(最后一轮)比赛,并且在激烈角逐之后,拿到了优异的名次。  四人合影(左起:文成月、钱致远、杨雨恬、孙浩伦) 人才机制方启动,一赛成名天下知 去年11月,在得知附中学生进入了本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第三轮之后,学校全力支持,启动了“全生命周期”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为附中四位学生制定备赛方案,安排了一系列备赛演练。  上音附中在“教、学、演、练、导、赛”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优化完善。在疫情期间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挖掘线上比赛的契机,鼓励学生多报名参加线上赛事。2020至2021年间,上音附中学生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获奖达372人次,其中国际获奖259人次。随着2022下半年一批赛事恢复线下后,仅在短短的4个月中,学生参加国内外赛事已获奖已达128人次。上音附中与时俱进,以拔尖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推陈出新,为学生在国内外赛事中的竞争力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拔尖创新艺术人才培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高质量的音乐教育,建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音乐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