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中,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农业学校)共斩获金奖6项银奖4项,铜奖29项,优胜奖19项,其中2个项目入选全国决赛,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集体)。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对“双创”工作的高度重视,学院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承办比赛、举办培训班和训练营、动员宣传营造“双创”氛围等,不断提升学生“双创”能力,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承办大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职教赛道选拔赛暨第十一届上海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赛。开赛仪式当天,上海市教委、市教委职教处、市学生事务中心、承办单位等领导,大赛评委、各参赛院校领队、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共300余人参加。 
开赛仪式后进入决赛,经过各校校级选拔、市赛网评角逐后,来自全市44所职业院校的91个项目在2天比赛中展开激烈角逐,围绕团队情况、市场定位、商业模式、财务分析、竞争优势等进行路演答辩,后续还对优秀项目进行了辅导,提升项目质量水平,力争在国赛中取得佳绩。 据悉,大赛设职教赛道,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承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成才与就业》协办,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特别支持。大赛与第十一届上海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合并举办。作为承办单位,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大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作用,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营造“双创”氛围,师生广泛参与 自大赛启动以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成立了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并制定实施方案,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各系部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举办双创师资培训、学生双创能力提升培训班、校内赛、创业项目训练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参与。报名参赛作品共3310件,累计参赛学生11973人次,项目报名数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同时,邀请20余位校外资深双创导师对参赛项目进行指导,开展了40余场路演辅导和培训,以全国总决赛标准进行全流程实战演练,以高水平、高标准、严要求培育优质项目参赛,形成了发掘项目、培训项目、培育项目、遴选项目、打磨项目、强化项目的备赛“六部曲”,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参赛积极性,项目材料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跃迁。参赛学生在校内外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勤奋钻研、通力合作、勇于创新,不断提升参赛作品的完整性、创新性、竞争力,充分展示专业知识,展现竞技风采。 实现6大突破,6金4银29铜19优胜创佳绩 在本届大赛中,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农业学校)共斩获金奖6项,银奖4项,铜奖29项,优胜奖19项,其中2个项目入选全国决赛,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集体),实现了在该项赛事的六大突破:市赛金奖数量增幅600%;实现市农校金奖“零”的突破;入围全国决赛项目2个;15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称号,数量首次突破2位数;实现报名参赛人次超过1万;实现进入市级决赛项目100%获得金奖。 优异成绩的取得来自师生团队艰辛的付出,正是这样稳扎稳打、坚实推进、务实积极的创新创业精神,推动他们夯实基础,反复打磨,完善项目;也正是这样对于双创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各团队才能在本次大赛中获得骄人成绩。 金奖风采展示 引力百分佰体育综合体 
参赛学生:周然、蒋正戎、沈丫丫、孔晶、肖雅婷、吴可欢、帅亚静、韩正金、吴永康 指导老师:高东菊、邵阳、孔德颖、胡慧春 项目简介:上海引力百分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商业模式,将老旧体育场馆、闲置厂房等改造成体育综合体,整合时间、空间、品牌、人力等资源,为终端用户和品牌方提供全品类体育培训、传统健身、户外运动、赛事承办和品牌孵化5大板块200余品类的一站式运动服务。 菜芳鲜-家用AI垂直种菜机 
参赛学生:马媛媛、滕长芸、小雅婷、张全喜、张雨青、朱佳年、陈瑞 指导老师:徐菲、高东菊、陈婷婷、许太白 项目简介:家庭种菜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城市高楼林立,缺乏空间和土地,无法满足人们的种菜体验,渴望成为奢望。家用AI垂直种菜机实现AI智能控制,远程监控,易操作,垂直种植,产量高,生产优质蔬菜,减少成本,拥有从阳台到餐桌一米距离的新鲜感和从城市到乡村的田园放松舒适感。 青马红心 撬动社区"微更新" 
参赛学生:何奕哲、徐奕洋、俞晓楠、邱浩阳、陈金湘、祝冬冬 指导老师:熊昭娣、蔡新元 项目简介:青马红心 撬动社区“微更新”的线上线下社区服务定制工程,“微”是指微小空间、微小问题、微小投入。“更新”则一定要有新的、好的体验和感受。该项目定位于以“党建+志愿服务”模式走进社区,以“学科+项目化”模式服务社区,聚焦于低成本景观设计在社区中的更新策略和改造。 春草园—中草药研学体验 
参赛学生:沈乐毅、赵天一、孙超、叶艳芳、范嘉苏、严锦杰、乐蔚龄、李佳鑫 指导老师:范丹、张丽珍 项目简介:春草园致力于在“一年时间中让1000户家庭行千里路认识一千种中草药”本项目立志打破人们只在求医时才想到中草药的惯性思维,推广中草药文化,吸引群众亲近、认识中草药文化,使“中草药文化生活化”并得到现代化、创新化、时尚化的开发,迎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实现“中草药+”的创新模式,让千年古老的中草药文化,以另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主营业务是中草药种植园作为研学基地以此为中心展开特色课程:DIY体验制作、中草药小苗认养、中草药园种植采摘,此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海派荣华—匠心传承非遗之花 
参赛学生:潘孙焱,吴星雨,丁明涛,汪研,陈昕玙 指导老师:张婷,游小英,陈取英,沈婷 项目简介: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需要在传统非遗中注入新生命,客户群体是热衷于传统文化,喜爱动手的人群。在国家对非遗越来越重视的大背景下,将非遗与传媒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绒花爱上非遗绒花。团队根据前期的调研,以《海派“荣华”》工作室的设计形式进行落地,增强大众对于非遗绒花的了解和喜爱,以私人定制绒花饰品为契机,挖掘海派插花和盆景特色,提供设计服务,打造一站式绒花服务平台,开创海派绒花的特色风格,创设非遗文化互动平台并成立不同板块成为《海派荣华》品牌。此项目作为非遗发展的新趋势,集娱乐、教育、传承为一体。 线上农机医生 
参赛学生:潘凌霄、倪艳潸、宋思琪、李小凡、卢超、杨哲 指导老师:许太白、高东菊、徐菲 项目简介:本作品开发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联合收割机农田作业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在保证联合收割机本地监测系统对如脱粒滚筒转速、搅龙转速等主要工作部件进行有效地监测和故障信息处理的基础上,将联合收割机的实时数据监测与故障采集结合起来,实现多源信息融合,增强数据互补,实现智能客户端的多人、实时远程作业及故障信息监测。本系统主要通过C8051F020微处理器外接多霍尔传感器,实现对联合收割机主要工作部件如脱粒滚筒转速、搅龙转速等关键信息获取,在单片机中采用基于目标信号瞬时变化趋势的故障诊断方法,将故障诊断结果进行传输,采集的数据通过SIM900A模块发送至云平台,云平台与客户端通信采用SOCKET通信方式,经客户端请求获取云平台数据。基于JAVA在客户端上开发了数据监测模块,故障信息处理模块和数据存取模块3个模块对数据进行最后的处理与展示,从而实现对农田作业机械关键信息以及故障诊断状况实时监测。模拟试验表明,该系统在下位机采集系统、服务器端以及客户端表现稳定,数据丢失率小于5‰,信息获取延迟时间小于2s,报警及时、正确,满足联合收割机户外工作远程信息采集与故障监测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