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技术国际标准专业共建共享联盟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今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浦东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董永华将成为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申请“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今年6月有望招收第一批学生,这也是上海第10所“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其实,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正是以老牌中职学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浦东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为主体,整合中职资源“升格”而来。老牌中职学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浦东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的重点中职学校,也是浦东唯一一所上海市中职优质培育学校。

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
无独有偶,闵行区元江路4080号,是原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址。去年,闵行整合区内两所中职学校的资源、通过转型升级,在此新设立了一所五年一贯制高职学院——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值得一提的是,该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首任院长由上海交通大学刘路喜教授出任。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
也在去年,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原校长张巨浪有了新职务——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2022年,在松江区政府牵头下,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松江开放大学、松江区新桥职业技术学校等部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一所崭新的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而这所学校的地址,就是原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的校址。目前,这所新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也已明确: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培养科技创新技能人才。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同样在去年9月开门招生,这是一所由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管的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学院由原来的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与上海市房地产学校合并升级而来,是今年几所新型高职中唯一一所依托行业进行办学的学校。
由点及面,窥斑见豹,上海的中职学校正纷纷整合、转型,在升级中寻求新的发展之路,由此带动上海整个职业教育布局的重塑。
专业设置紧跟产业需求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息息相关。教育链如何与城市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衔接,也成为这一轮职业院校转型升级潮中,最受各界关注的一点。
上海市教委职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上海9所新建的新型高职学院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专业成为主流。比如,本市第一个新型五年一贯制高职——位于虹口区的上海市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专业包括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后增设护理、酒店管理、汽车智能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均与虹口区的数字经济、养老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此外,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开设的现代化工专业群,将为金山区绿色化工产业提供紧缺的化工技术技能人才;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联网联汽车专业群,致力于培养目前行业急缺的交通航运技术人才等。
同时,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的专业设置更加紧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是社会发展紧缺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
作为上海市首批五年一贯制试点院校,2019年,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便试点开设了4个专业,分别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2020年又增设了集成电路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用德语和飞机电子设备维修5个专业。
上海浦东职业技术学院计划招收300人左右,主要有4个专业:飞行器维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融媒体技术与运营专业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每个专业背后,都对接上海产业发展紧缺人才。”董永华书记介绍,飞行器维修技术属于装备制造类、航空装备类,上海有大飞机项目,两大机场也需要大量的机务维修人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适用于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融媒体技术与运营专业和浦东融媒体中心、上海曼恒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培养数字媒体运用人才;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属于财经商贸大类,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董永华书记表示,未来,每个专业都会设立相关的专业群,达到3个专业以上的将成立二级学院。
目前,9所新型高职共有56个五年一贯制专业。新型高职学院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开设的专业涵盖10个教育部专业目录内的专业大类,其中应用电子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学前教育、消防救援、护理等专业紧紧围绕上海产业需求,90%以上专业服务“四大品牌”“五个中心”和“3+6”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城市发展功能明显增强。
整合资源碰撞“新火花”
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究竟“新”在哪儿?既然已经有了“中高贯通”,为何还要设立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上海市教委职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型高职的举办者为区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新型高职管理权限移至区、行业,对区域和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情况十分了解。新型高职是在“1所高职学院”完成5年培养,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个主体协同联合办学,能够更有力推进人才的一体化培养。
区政府主办的新型高职院校紧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开设相关专业。例如,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专业群为北外滩建设提供数字技术紧缺人才;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现代化工专业群为金山区绿色化工产业提供紧缺的化工技术技能人才。相关委办局主办的新型高职学校积极培养行业紧缺人才。例如,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联网联汽车专业群培养急缺的交通航运技术人才。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高职内部也在发生变化,依据产业链,选择龙头行业企业共建二级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比如,南湖职院与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喜马拉雅、哔哩哔哩、东湖集团、仁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建立深度产教融合关系,已建立智能新能源汽车、新媒体技术、酒店管理、现代护理等现代产业学院。
越来越多的资源,通过新型高职学校办学主体联席会议制度集结起来。比如,在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探索“学校+园区”共建模式,在上海健康职业护理学院探索“市教委+区人民政府+本科高校+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模式,充分发挥属地和相关行业企业资源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构建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更加凸显产业行业元素。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联合开设消防救援技术专业,消防救援总队负责开发《消防信息技术》《队列训练与消防体育》等课程教材。
“一贯制”为职教人才培养再探新路
“随着上海产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城市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自然也水涨船高。”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徐国庆教授进一步剖析未来本市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除了一批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崛起,一些被保留下来的中职学校,其人才培养定位也会发生深刻变化。“按照我们的观察,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九成希望继续升学、深造。”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海伟也有类似的观察:在家长的期待中,孩子在完成中职学习后最好要有大学的学习经历和相关学历;在企业的期待中,高职以上学历的高级技术人才,才能与企业智能化的产业发展适配。
当前,无论是学生的升学诉求,还是企业的用人需求,实际上都在倒逼上海职业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对新建高职院校来说,如何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从专业设置的源头上进一步紧贴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是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2024年,上海将新增20个中高贯通专业、8个中本贯通专业。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教授认为,食品营养与健康、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这些新增专业属于社会需求大、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它们面向上海的新兴战略产业,将更好地服务于上海经济。

上海2024年增设中高贯通专业一览表
2022年,市教委印发的《上海市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方案(2022-2024年)》明确提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围绕完善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打造一批品牌高职学校。上海重点支持和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1-3所本科职业技术大学、4-8所专科高职学校、5-10所新型高职学校,建成50个左右具有国内标杆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专业群。
在徐国庆看来,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的建设,是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机制。此前,上海曾试点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即高职与中职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学生经历3年的中职学校学习,通过转段考试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完成2年的再学习;相比之下,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是在5年时间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无论是从专业体系建设,还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都更具有连贯性和科学性。
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去年,上海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院校计划招生2730人,招生完成率达100%,部分特色、重点专业录取分数线赶超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
新型高职院校的校长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去年,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首批招收520名学生,分布在8个相关专业;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去年也招收664名学生。“我们的招生十分火热,以后的生源会越来越好。”张巨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