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下午,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职工大会。党委书记金怡宣布2025年度十大工作目标并解读2025年重点工作,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东民主持会议。 会上,金怡宣布学校2025年学校党政主要工作目标:一、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和凝聚力;落实师德失范“零容忍”、意识形态重大风险零发生;完成上海市中小学党建示范校验收;争创上海市首批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工作室;保持上海市文明校园建设成果。二、平安校园:安全、食品、疾控零事故;校内非正常死亡责任事件、群体性事件零发生;保障政治安全和学校大局稳定;成功创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三、学校规划:完成2026-2030年学校发展“十五五”总规划及学校德育、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信息化建设等子规划。四、学生发展: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加强学生德育工作顶层设计,持续推进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心理健康示范校”“家庭教育示范校”及教育部“国防教育示范校”品牌建设;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繁荣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学生参与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各类社团、活动、比赛的人次(比例)不断提升。五、学业成绩:2024级中专学生学业水平(语、数、英)考试平均合格率不低于96.5%、优良率不低于50%;信息技术平均成绩超过上一年;中本贯通转段考本科录取率争取100%;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和三校生考试通过率超过98%,其中本科录取率、公办高职院校录取率有所提升。六、招生就业:招生人数650--700人(其中中本贯通招生计划完成率100%、中高职贯通招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5%),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2025级新生报到率不低于90%。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含升学)超过98%。七、专业建设:优化专业布局与调整;新型建筑材料生产技术、数字媒体技术2个上海市优质专业建设有阶段性成果;落实高水平开放实训中心“新型材料检测与应用开放实训中心”建设;2个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验收。形成适合各专业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方案。生药专业与中侨大学中本贯通试点争取申报成功。八、师生参赛:教师层面,第三届中等职业教育青教赛暨上海市第六届基础教育青教赛中职组选拔赛保二争一;2025年上海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保二争一并力争进军国赛;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以上并力争进军国赛;教学成果奖力争获奖比上一届有突破。学生层面,国家级(教育部、人社部)、全国行业、上海市级职业院校师生职业技能比赛参与人数、进军国赛的比例有所提高;“星光计划”上海市第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一等奖比例超过上一届;完成上海市“星光计划”食品药品检验项目赛事首次承办工作;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职教赛道获奖率超过上一届,力争进入国赛。九、规范管理:巩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成果;财政预算执行率不低于99%;上海职教在线新闻数量和质量排名稳定在中职校前3名,确保学校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时性;完成2024年学校大事记汇编;继续优化和完善学校制度、工作流程;按时完成足球场修缮工程,继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文化环境。十、辐射影响:推进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建设;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深化上海市信息化标杆校培育学校建设;学校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围绕十大工作目标,金怡详细解读了2025年重点工作,并强调,2025年是学校“十四五”收关、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的衔接之年,也是学校完成两校合并后再出发的关键之年。根据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她指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大学、应用型本科)的基础教育、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的作用更加凸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将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2025年上海职教工作要点中中职学校的主要4项工作(市级优质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课堂教学的规范化、达标工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办精中等职业学校”的客观要求,在办学定位、学生发展、师资队伍、专业设置、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数字赋能等方面思考“精”的精髓,探索“精”的路径,以“慧·竹”文化凝聚育人合力,营造“温润智慧、和谐共生”的发展环境,坚持“规范运行、特色凸显、质量发展”的办学方针,一手抓学校规范化的基础管理和运行,一手抓学校发展的特色和品牌,积极争创国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 
张东民简要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改革方面的认识,为我校下一步在专业改革、招生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工作提供了借鉴。他指出,作为中职校,面对新的职教发展形势,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凸显办学特色;作为中职教师,要主动求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守正创新,追求卓越,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要积极就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实现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同频共振,推动学校在新的一年实现更大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