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上海市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情况新闻通气会在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举行。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出席会议并讲话,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业技术学校负责人分别介绍学校在数字化转型工作方面的成效及展望,中央、驻沪新闻单位和市级主要新闻单位共15家媒体参会。
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马建超介绍,市教委以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建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助力上海教育现代化建设。自2019年起,上海市职业学校有序开展数字学校建设,15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高等职业院校已被市教委立项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以及上海职业教育体系构建,15个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室项目、18个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先后立项,进一步缓解职业院校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痛点难点。为回应时代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上海职业教育同时以数字建设和转型助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做法与新经验。上海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已走过十几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与研究建设经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有效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未来,上海职业教育将坚持人本导向,强化应用牵引,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加快推动虚拟实训资源和平台建设,高质量、深层次、全方位地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赋能上海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韦方方表示,随着现在的船舶构造日益增大,从船头走到船尾,需要耗费不止一天的时间,即便进入船舱也无法看清内部结构。组织学生实训所消耗的成本大,收效又存在局限性,因此实现“造船数字化,管理精细化,推进‘船舶制造虚拟工厂’”建设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在江南造船技校,船舶建造全流程已经可以做到用数字化的方式来呈现,有助于横向融通全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学校实船实景实岗的培养要求。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船体识图》授课教师喻兴文正在借助工具讲解。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在进行船舶起重驾驶仿真实训教学。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在进行焊接专业仿真实训教学。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坚介绍,学校对接上海临港新片区通信技术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优质资源,打造“5G移动通信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涵盖教学、研创、展示、科普等多种功能需求。与此同时,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中,把商飞入职培训的相关模块放置在学校中实施进行,从而实现校企培训从课程标准、师资认证、实训平台等多方面的融合统一,在转型升级数字化的过程中,电子信息职院正逐步实现专业技能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既提升了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也让学生能够迅速接轨产业需求。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室,可以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鉴定。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智慧学习工场的集成电路工艺流程沉浸式体验。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学习工场无人驾驶主题区学生研创活动。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校长张伟罡提到,学校携手上海航天、上海联通等企业共同探索“互联网+”“智能+”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新形态,打造“5G+智能实训黑灯工厂”。何谓“黑灯工厂”?“黑灯工厂”就是白天在这里上课,晚上关灯后,里面的设备便全自动化地制造产品。学校还将数字化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学生生活。学校的电子学生证是学生专用的、支持校园管理和数据无感知收集的定制证件。而作为学生随申码的载体,电子学生证亦运用大数据技术,结合场景应用设备,学生的安全数据、健康数据、消费数据等都上传汇总于校园云管理平台,逐渐形成校园丰富数据库。实现“三码合一”,应用于校内外多个活动场所考勤打卡,既便携同时也保障疫情期间学生活动的规范性。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虚拟仿真系统操作界面——刀具安装。
除与会三所学校外,大数据的应用在上海其他职业院校中也屡见不鲜,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打造人才培养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学短板,精准教学数据,实现从模板化教育到个性化教育的革新。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多屏互动教学课堂。